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习性 >> 公卫科普血吸虫病可防可治澎湃在线
★
科普
★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今年宣传主题为:“血吸虫病,可防可治”。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了血吸虫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门静脉系统的血管里,在那里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相较于其他血吸虫产卵量,日本血吸虫产卵量最大。血吸虫病发展到了晚期,患者的腹部逐渐胀大,积水,因此有些地方把这种病叫做“大肚子病”。
致使人、畜得病的血吸虫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5种,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异位四型。急性血吸虫病其临床表现有:发热、尾蚴性皮炎、腹痛腹泻、咳嗽、肝脾肿大等,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判断病情的一个重要依据。急性血吸虫病经治疗未愈,或未自行退热,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合并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在我国,血吸虫病患者并发乙型肝炎的比率较高。凡虫卵在门静脉及其分支以外血管所属脏器内沉积所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异位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传染源
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是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被血吸虫感染的人、畜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血吸虫病传播方式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人、病畜的粪便直接入水,是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环节,解决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下水、下田问题,是解决主要矛盾,是“治本”的策略,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钉螺是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
血吸虫病典型表现
血吸虫病急性期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表现;慢性期主要为慢性腹泻或痢疾。
血吸虫病治疗
吡喹酮是唯一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且不良反应轻和疗效高,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到过血吸虫病疫区,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多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
血吸虫病预防
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方式有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为防止和减少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机会,可采取如下措施:
1、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在不得不接触疫水的时候,可以穿带防护用具或涂抹防护霜防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
2、穿戴防护用具:如缠布绑腿、穿长统胶鞋、下水裤等,可阻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使用以1%的氯硝柳胺浸泡的血防衣裤、手套、袜子、绑腿等,防护效果更好。
3、涂擦防护药物有:皮避敌、防蚴霜、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和油膏等。药物的防治效果多数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若下水时间长,应增加涂药次数。
4、口服预防药物青蒿琥酯,适用于在疫区长期接触疫水的作业人群。
5、做好安全饮用水。
血吸虫病防治目标
根据《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行动计划(-年)》(讨论稿)中提出的全国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到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无本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90%以上的流行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75%以上的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
到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连续5年以上无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所有的流行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90%以上的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
原标题:《公卫科普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