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福寿螺并非洪水猛兽,没有切实证据表明每

发布时间:2024/12/8 13:54:07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m.jpm.cn/article-92442-1.html

40年前,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福寿螺,被辗转引入中国大陆,是作为食物引入的。后来逃逸野外,由于其生命力顽强、能生、能吃,成了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物种。-年北京一个名叫“蜀国演义”的餐厅,使用福寿螺时为追求嫩嫩的口感未充分煮熟,导致不少食客感染寄生虫生病。再往后,逐渐产生了一种论调,“每只福寿螺至少有条寄生虫,最多多达条寄生虫”,并被各大主流媒体争相引用,就连一些地方的疾控中心等令老百姓非常信赖的信息源,也时不时以诸如“千万别吃”、“一只福寿螺多达条寄生虫”为大标题,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属实,那么让公众望而生畏,没有错;何况本来是为了老百姓的公共健康着想,出发点是良好的。这些,无疑,都是值得肯定、值得点赞和尊重的。

然而,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每只福寿螺至少有条寄生虫,最多多达条寄生虫”这类论断,证据何在?

哪怕是良好的从公众健康出发的用意,就可以不讲证据、以科普的名义做反科学的宣传吗?

笔者听说,实验可重复性是科学知识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为判断科学活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科学知识的普世性。因此,可重复性成为重要的科学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是有的机构,号称是“从专业出发,从科学出发,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内容”得出的该结论,那么,笔者冒昧的希望请教,三个问题:

(1)文献来源的可靠性问题:请问是哪篇文献、哪只研究团队,能证明一只福寿螺含有“多达条寄生虫”?

(2)实验可重复性:请声称一只福寿螺含有“多达条寄生虫”的机构,用实验来证明,并确保实验过程是真实的、透明的、有第三方监督的、从而是可信的;

(3)实验可重复性:请声称一只福寿螺含有“多达条寄生虫”的机构,提供第三方的重复试验结果——很简单,拿出一只真的含有条寄生虫的福寿螺来,让公众信服。

文章来源:云南疾控

目前,笔者查阅的文献显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表明“一只福寿螺含有-条寄生虫”。相反,大量已有研究证据表明:(1)并非所有福寿螺都有寄生虫;检测出来的很少,比例也很低;(2)阳性福寿螺里面,最多也就几十条算多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少条、最多条”的传言。

最后,谈谈笔者一点浅薄的思考。笔者为什么关心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如果不用系统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基于错误的认识采用的治理方法,可能给我们生态健康带来危害。具体言之,原因有以下,

(1)今天,在某种意义上,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已经被“妖魔化”了。本来有大量的可以资源再利用的空间(如做成饲料等),通过系统的、市场的方法是可能减少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将使得对于该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不必过于依赖国库、或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农药;但是近年来在这种伪科学传播论调下,公众对于福寿螺有很严重的惧怕心理,不敢碰,也不敢想;

(2)在这种“非白即黑”的二分法看问题的视角下,尽管这类外来入侵物种的确是令农业蒙受损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难道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打农药杀螺吗?如某省十年前就做了福寿螺生物防治的示点、做得很好,积累了非常好的生物防治的经验,但是,为啥今天这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就是往往得不到采纳、一些反而动辄就上“杀螺胺”?

(3)笔者完全理解、并尊重那些传播(暂且称为“疑似伪科学的科学传播”)的良好用意,尤其是疾控部门。但是,我们要退一步想: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用系统观念去看待当今我们社会面临的多重危机——不光有公众健康危机,还有生态环境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危机(如灭螺胺对鱼虾蛙等生物有毒,但很少有人去关心这类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粮食危机。如果因为“良好的初衷警告绝对不能碰/不能千万不能吃”,而带来的现实后果为:福寿螺每年给农业损害数以亿计、每年让国家去投入数以亿计(纳税人的钱啊),这类所谓的“科普”以一味的警告“千万不能碰、千万不能吃”,是足够妥善、负责任的方法?

(4)笔者完全认可、并同意这一观点:不宜生吃/或者食用未充分熟制的福寿螺,因为病虫感染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如果一次因鱼刺卡喉就号召“绝对不能吃鱼”了,这类逻辑合适吗?为什么不转而出台诸如《福寿螺安全食用标准》、或者《福寿螺作为饲料的安全操作标准》等规范性的指南?让人们能光明正大的去安全的利用、去收集。到那时,有了市场需求,何愁该外来入侵物不好治?

以上,供参考。欢迎有条件的机构、学校、感兴趣的公众,通过可靠的实验证据,来证实、或者证伪“每只福寿螺至少有条寄生虫,最多多达条寄生虫”这种论调。非常期待。

(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诚请指教。)

文:田文杰

编辑:绿叶

收文日期:年8月6日

一个村,一顿饭,干掉公斤福寿螺!吃货保护地球,外来入侵物种何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