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形状 >> 混合式教学经验谈南方医科大学彭鸿娟
彭鸿娟,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大学MOOC课程“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主讲教师。主讲的该课程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认定。“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以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性、诊断和防治方法为教学重点,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础与桥梁课程。本课程团队以培养符合新时期国家医疗、科研、防疫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指导方针,应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和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国家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理论讲授延伸到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寄生虫病诊防治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等8项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称号。课程团队与时俱进编制了与当前寄生虫病流行谱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制和教材系列,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过程;建立了“互联网+多媒体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成功应用于理论与实验教学中;联合应用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方法。
一、理论混合式教学
本课程理论课方式包括“精讲大课、线上学习与翻转课堂”,课时比为5:3:2。
1.精讲大课,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本课程开展了“浸没式”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以及适应于寄生虫病诊防治能力培养的PBL和CBL教学,同时灵活应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随堂测验、讨论和形成性评价等教学活动。
2.线上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利用MOOC平台上的视频、课件等资源,自主学习知识点、完成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在讨论区参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讨论,课程团队及时在线答疑,督促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3.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与活学活用:课前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章节的MOOC学习,课堂中由老师主导,利用慕课堂软件实行“边练边讲、边讲边评、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讨论老师点评”等理论课大班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对知识能够做到更好地应用。
二、实验课混合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而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延伸到实验教学,开展以训练诊断思维、强化诊断要点为目的的实验混合式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设计病例,准备检查标本、示教标本,设计任务单,慕课堂后台备课。
2.课间活动设计:
A.学生在慕课堂手机端完成理论测试题,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B.学生分组,选择病例并讨论出诊断结果,学生组内分工合作,拍摄镜下及大体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即病原体鉴别特征)的照片上传慕课堂讨论区;
C.每个学生到各组镜下学习不同病例中的标本,学习各组上传的寄生虫图片,并提出问题,由学生/教师解答;
D.学习小组间互评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慕课堂手机端完成标本测试题,教师课前小结。
3.课后总结:任务是以章为单元,用表格形式总结各种寄生虫的特点。
三、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程采用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混合式教学的成绩组成,包括MOOC线上学习(占40%);PBL+实验(占20%);线下机考(占40%);其中MOOC学习成绩由单元测验(占40%),课堂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40%)组成。
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南方医科大学彭鸿娟寄生虫肉眼可见或不可见,可以是嗜血的昆虫蜱虫,致命的蠕虫原虫;可以潜伏人体、劫持人体免疫系统并伺机爆发、甚至调控人类情绪,它们是寄生人体的恶魔。本课程讲授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方法、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等专业知识,宣传寄生虫病诊防治方法,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