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观后感步履不停

发布时间:2023/5/2 22:11:36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奉俊昊年写给是枝裕和的信,开场写道:“是枝裕和前辈你好,我是首尔的奉俊昊,刚刚在大银幕看了《步履不停》,非常激动,不由得如此冒昧地写一封信给你……”

信的大意是,电影他看懂了,奉俊昊认为该片剧本完美,以树木希林为首的一众演员表现惊艳,机位选择心有戚戚然,角色走位神乎其技,总体是那种“不见得人人都会喜欢,但只要懂了就会知道何其可贵的电影”。

昨天没事,有认真看了一遍《步履不停》,看完也激动了,果然看到了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于是,马不停蹄地连看了《海街日记》和《比海更深》,并发朋友圈,说自己连看三集是枝裕和深受鼓舞,有朋友评价说“连看三集,必被滋养,可以生三胎了”,我觉得很恰当。

也反思,为什么之前看是枝裕和没有喜欢到这个程度?还是不相信公论,还是在自己的小状态里故步自封了,要检讨。下面我谈谈昨天三集连看后的心得体会。

很少有像奉俊昊那么标准的电影导演,他拍的是非常标准的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燃烧》甚于《寄生虫》,《寄生虫》太标准了,不像《燃烧》那么飞。李沧东拍电影的根基是小说,是枝裕和也是小说;伍迪艾伦是小说+脱口秀;阿莫多瓦是舞台剧;昆汀是美式漫画;维斯安德森是《丁丁历险记》那类老欧洲漫画,那种老欧洲漫画都是非常平面的,类似于咱们这边的小人书,因此不讲究纵深感。

是枝裕和的自我认知,从阿部宽扮演的那些归家游子身上可以看到。四十好几离过婚,高中时代的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世俗眼光看来是个努力遮掩落魄的漂泊者,其实他还是他,只不过没能靠手艺赚足赡养费,因此回家省亲的时候会尴尬,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气势。好在,是枝裕和的家庭中总有一位强悍的女性角色支撑局面,大多数时候是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小偷家族》中是安藤樱扮演的信代,男主人公能在这位强悍的女性身上找到救赎。

《海街日记》里,小铃的委屈不着一字,都是暗搓搓的,因为委屈这东西就是要暗搓搓的,一旦讲明了就变成诉苦,或曰伤痕,就没意思了。与其说是枝裕和高明,不如说他强悍,因为投资方、剧组工作人员、好心的文学策划和尚未进入状态的演员会在影片筹备的3/5年中不停劝你:把小铃这个人物做得再明确/极致/立体/鲜活一些。如果是枝裕和招架不住同意了,妥协结果就是,小铃的不容易被三位同父异母的大姐姐在葬礼上看到,仨人一合计,邀请小铃过来一起住,观众松了一口气:“哎呀这仨大姐总算还有人性”。

实际成片是怎么做的呢?小铃把父亲的老照片送到三位姐姐手里,她们叽叽喳喳地抢着看,小铃知道自己是个外人,率先告辞,就这样暗示了小玲的寂寞和懂事;葬礼上,那个没用的后妈不敢上台发言,想让小铃代劳,甚至其他亲戚也说让小铃上台没问题,这孩子靠谱。就这么俩细节,剩下的观众自己脑补。

这就是暗搓搓和明确的区别。

我们得承认,这世界上九成以上所谓创作者都是贱人,全能型自恋者居多,也有少数躁郁症患者,相当一部分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但也有极少数如是枝裕和这样的人,各大影视公司文学策划们必须躲他远远地,靠近三米之内都算亵渎,类似这样的人还有昆汀和伍迪艾伦。奉俊昊脾气好,是凡夫俗子们的楷模,估计能将所有靠近他的文学策划玩弄于股掌之间,搞搞聚餐讲讲笑话混个一年半载,最后剧本该不该再说。

《步履不停》中对着餐桌和庭院拍全家人,男主说错一句话,全家人如听到发令枪响一样,穿花拂柳各忙各的作鸟兽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摄影机不动,只人动,几秒钟前还济济一堂的一家人,为了避免尴尬和正面冲突,就这么呼的一下散去镜头之外了。远远地还能听见他们讨论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剩男主一个人对着空桌后悔去。这种演员调度,确实如杂耍般妙不可言。

观众可以从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得到心灵慰藉,功效等同于《菊次郎的夏天》《小森林》。这份小清新,或许是是枝裕和能够在商业上成立的根基,可以说雅俗共赏各取所需。

听说是枝裕和在日本的票房成绩一直不佳,《小偷家族》拍完也有舆论炮轰,说法跟当年《红高粱》得奖后的一样:为什么不拍现代化,为什么拍灰暗。

我以为答案很简单,是枝裕和需要《小偷家族》这样的电影完成他自己的突破,他必须将他的“家庭电影”换一个形式呈现。这种改变,纵向上将阶级往下拉,从乡村老宅拉到城市底层,横向上给整个“家族”一个职业,《小偷家族》是沿着是枝裕和的脉络必然会拍的电影。后面我可以预测一下,他会拍……算了不预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