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寄生虫口碑撕裂它是拍给中产观众的激

发布时间:2022/10/28 20:56:33   

最近,韩国电影《寄生虫》是各大媒体自媒体平台上口碑撕裂最严重的电影。喜欢的奉为圭臬与神作,批判的指责电影符号化、奇观化。

社交平台上的种种撕裂,如今已是常事。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在同温层的狂欢。但《寄生虫》的话语纠纷背后,与它所设定的阶层批判视角有紧密联系——这是当下舆论最大的痛点与引爆点。从阶层批判出发,《寄生虫》将某些特质推向极致:隐秘的视角,游戏化的情境,对“他者”的恐惧,而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韩国电影的共性。

如何看待《寄生虫》的话语纠纷?这是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如果说,它的最大受众是中间阶层的观众,那又是在多大程度上,观众的解读重构了这部电影?

《寄生虫》的“豆瓣电影”页面,观影人数迅速上升,整体评分很高,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话语纠纷。

撰文

余雅琴

《寄生虫》的话语纠纷:

真伪现实主义的斗争

韩国电影《寄生虫》自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以来就备受期待,在韩国本土上映以来,连续十六日夺得单日票房冠军,观影人次更是达到千万以上,在中国香港地区上映后,不少影迷选择跨海观影,西宁FIRST青年影展传来在中国首映的消息后

(后因技术问题取消放映)

,该片的预约更是瞬间订满。

前几日,《寄生虫》的资源终于通过网络面向大众,围绕这部作品的类型化和所展现的阶级问题,网络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和去年大热的《小偷家族》都属于“有失水准”的金棕榈电影

(毕竟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一般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艺术电影评价标准)

,甚至有人将《寄生虫》称为“史上最差金棕榈”;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该片让人“惊叹到发抖”。

一些人认为该片是一部极具批判性的现实主义力作,展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而另外的观点则认为这部电影的细节经不起推敲,更像是一部表现主义电影,这部电影的成功代表着现实主义的衰落。

围绕该片主题的讨论则更让人感到吊诡,这部电影对阶级差异和矛盾的展现固然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的直白,但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寄托了对底层的无限同情,对阶级固化的批判;而有的人则认为这部电影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的反思,贫穷并不滋生善良,金家的遭遇在于他们的“失德”……如此这般,可谓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感。总之,作为年度电影热议榜的翘楚,这些讨论让如何看待《寄生虫》成为检验一个影评人的指标,一场“品位的较量”在各种媒体平台展开。

《寄生虫》成为检验影评人的指标,一场“品位的较量”在各媒体平台展开。

为何大家对这部电影有如此大的热情,这或许与导演奉俊昊一贯的高人气有关。奉俊昊是韩国电影类型片大师,他的犯罪片《杀人回忆》《母亲》,科幻片《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玉子》等作品几乎部部都成为该类型的代表作,并一定程度上具有开拓性。奉俊昊的片子向来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重视电影的可看性和娱乐性,这些元素都让他拥有一般艺术片导演不具有的更广大的受众。

《寄生虫》的故事并不复杂,比起同样探讨阶级的韩国电影《燃烧》显得更加简单直接。故事讲述了身处底层社会的金家因为破产不得不寄居在半地下室生活,勉强度日。一个偶然的机会,金家的儿子获得了给有钱人家女儿做英文家教的机会,继而把自己的妹妹介绍进来做美术家教,赚取不菲的工资。由于有钱人的“天真单纯”,这对兄妹又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将原有的司机和女管家替换成自己的父母亲,一家人成功“寄生”在上流家庭。

危机也在此时发生,一场大雨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前任女管家突然回来,揭示出豪宅之下藏着一个地下室的秘密,而她的丈夫为了躲债已经在其中居住多年。由此,两个底层家庭的命运被联系在一起,他们互相理解的同时也互相倾轧,为了争夺生存的空间,不得不以命相搏。而主人的到来,则让这部电影的后半段充满了紧张感。

高潮在电影的最后,两个底层的家庭的斗争从地下发展到地上:前任女管家死去,她的丈夫冲出地下室杀死了金家女儿,金家父亲却因为有钱的“主人”流露出对自己气味的厌恶,意识到两个底层家庭的关联

(拥有同样长期身处地下室的气味)

,突然若有所悟,将男主人杀死……

中产阶级的窥视,

与游戏化的电影情境

《寄生虫》的故事颇有些动员“阶级斗争”的意味,电影直白的意象更是让这部作品的隐喻毫无“隐藏”的成分。《寄生虫》所反映的故事背景,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据新闻报道,今年韩国经济依然呈现环比下降,达到年底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与此同时,韩国失业率创19年来新高,失业人口达到有记录以来的高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寄生虫》在韩国如此受欢迎也就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但是,奉俊昊真的是一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0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