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种类 >> 东湖影评萤火虫虽小,但仍有光
“爸爸,有光的地方萤火虫就不见了。”
“是啊,萤火虫太小了,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见它。”
清贫的林日朗和妻子阿玲坐拥着儿子小虫,仰望着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既温馨慈爱,又自然而然的点出了“以微光照亮世界”的主题。
这就是电影《误杀2》极富诗意的开头。
肖央饰演的林日朗必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劫持”医院为儿子抢回被“偷走”的心脏,“限时营救计划”成为林日朗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必须“为爱冒险,放手一搏”!
《误杀2》取材于年的美国电影《迫在眉睫》,但在反转剧情的添加和现实主题的提升等方面做了较好的本土化处理,且延续了《误杀1》“深挖类型、观照现实、聚焦情感”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误杀》系列品牌IP形成的可能性。
《误杀2》给人最大震撼的是,小人物林日朗在走投无路之下,决定自我牺牲,“你不知道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设计了“误杀自己”来拯救儿子小虫,达到了一种悲情的观影效果。既展现了“误杀”多样性的拓展延伸,又实现了电影主题和情感的升华,表达出善良的小人物也是生活中的大英雄,完全是一部有着社会批判的力度、人性反思的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强度的现实主义新主流电影。
看过了肖央主演或参演的多部电影后,会让人对北电广告专业出身的肖央表演上的可塑性刮目相看!他那张极其普通的“受过欺负的脸”和无助的眼神,常常让我有一种韩国演员宋康昊(《寄生虫》的主演)似曾相识的既视感,因此断定他可以无限往下演。毫无疑问,肖央是当前“中生代”演员,如黄轩、张译、尹正、雷佳音等中的旗手之一。
也许正因为“爱之深”,今天才会“责之切”:这次《误杀2》因为剧本扎实,反而掩盖了肖央的一些瑕疵,俗称“戏保人”,这既有肖央本身演技,也有首次执导长片的戴墨导演的调度功力问题。例如,有场看似“过场戏”的处理,就被轻易的放过去了:为小虫吹生日蜡烛的小病友小姗突然离世,这对林日朗这个病危儿子的父亲的心理震撼和情感冲击一定是极为强烈的,会对林日朗后来的一系列行为产生加速催化的作用。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思考,此时的林日朗应该有震惊、悲痛、沉思、坚定决心、加快行动等好几个层次,但影片中的林日朗仅仅只是一个“啊?”的惊讶表情一晃而过,这相比于香港“老戏骨”任达华为了片中一个“微笑“的层次感就对着镜子练了三、四天的努力来说,实在可惜。
“我曾经以为,我能够一辈子陪在你身边,但仔细想想,谁又能陪谁一辈子呢?”
林日朗的这句扎心而善良的感叹又一次深深的撞痛了观众。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广宜(湖北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宜昌市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编辑:伍佳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