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生活环境 >> 电影寄生虫获奥斯卡金像奖向上的生活真
最近电影《寄生虫》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将该电影又一次带入观众的眼前。人们不禁好奇,《寄生虫》这部电影本身的立意点在哪?导演和编剧又是怎样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够获得电影界的最高奖项。
观众观看电影后,能够通过电影看到社会现存的一些尖端矛盾。以艺术的方式将社会现象呈现给观众,是不是一定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及会去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寄生虫》这部电影,以韩国两个家庭为背景,着重突出穷人和富人这两个阶级的不同,不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穷人家庭住在半地下室,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wife费用,生活自然是举步维艰。在偶然的机会,穷人家庭有改变家庭现状的机会,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地寄存在富人家庭。使原本没有直接矛盾的两个家庭最后一刀论断。
电影名称“寄生虫”不难理解,穷人寄生在富人身上。但如果,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群体有能力和条件独自生存,又为什么会选择做一个寄宿者。当然是在自己本省,并不能独自生存,才会想要找到自己主人,渴望在主的庇护下得到救赎。想要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生活,能够保留自尊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就真的那么难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理想国》中,以洞穴喻为例,倡导灵魂应当向上走,接触美好的事物。要保留人格品质的善,做一个正义的人。这个一个好的倡导,也是人们的正确信仰。但是现实好像没有理论没有美好。
资本社会的资本基本固定,要实现阶级的流动十分困难。如果人人生而平等仅仅停留在形式平等,人格理念平等,迟迟做不到实质平等机会平等福利平等。平等最终也只能沦为口号而已。
两个人如果出生在不同的阶级,那迎接两个人的将是不同的命运。起码,在保留自己的自尊的这件事情有很多大的不同。穷人家庭的孩子要多努力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呢?城市的光鲜亮丽好像与他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还没有长大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就要承担养活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是不是向上的生活负担过于沉重呢?
不可否认的是,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要用正当途径努力争取。这就好比,一个农民想要好的收成首先要用心耕耘,其次取决于天气土壤等自然条件;一个学生想要考取好的大学就要好好努力读书,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些努力,我们称之为合理代价,承担的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即便是某一次的失败也不会铸成永久的祸端。
《寄生虫》这部电影的穷人家庭为了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牺牲的代价是妹妹的生命,爸爸一辈子躲在地下室不能够重见光日。而富人一家因为偶尔的偏见和歧视泯灭的穷人仅存的理智。如果富人没有那么明显的嫌弃司机身上的味道,结局会不会有不一样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一出生就比别人差很多。但现实是,出生就跟别人有了很大的差距,或许比别人好,亦或是比别人差。这都是现阶段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没有办法短时间缩小贫富差距,是不是可以给予较差的一方合理的尊重和理解呢!保留对方仅存的尊严和信仰。
向上的生活也许就轻松一点点!三冬也会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