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生活环境 >> 如果今年只看一部电影,那必须是它
年的《杀人回忆》面世之后,导演奉俊昊就在影史拥有了一席之地。
影片取材于韩国四大未解奇案之一的京畿道华城连环杀人案。
一群人奔波了一路又搭上了几条性命,最终也没能揭晓谜底查清真凶,但它却是一份深刻沉重的社会状态报告。
那才是奉俊昊个人执导的第二部电影长片。
后来他出现在各类重量级电影节,获得好莱坞的青睐,还连续两年当选韩国最具票房号召力导演。
年,奉俊昊与Netflix合作拍的那部“网大”惨遭滑铁卢,在戛纳栽了个大跟头。
两年后,他携新作卷土重来,一举为韩国摘得了第一座金棕榈大奖。
9位评审全票通过,影片在坎城展映过后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好几分钟。
年度佳作,真的名不虚传。
《寄生虫》
这是奉俊昊和“饼叔”宋康昊的第四度合作。
韩国国民影帝的发挥依旧不俗,而且本片全员演技优秀,有感而发的状态几乎达到了去表演化的程度。
鉴于奉俊昊的前作有怪兽入侵的《汉江怪物》、末日革命的《雪国列车》以及人猪奇缘的《玉子》,擅用科幻与悬疑色彩传递现实意义。
所以不免有人以为电影中会爆发寄生虫灾乱。
其实它讲的就是从两个传统家庭引申出来的故事。
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和犀利讽刺简直令人捧腹。
后半程急转直下,步伐加快,以你难以料想的方式迎来荒诞的结局,让人如鲠在喉。
用难以界定的类型,奉俊昊完成了自己饱满的表达。
说的虽是通俗易懂的老生常谈,但观众又不禁为他高明的手段和缜密精彩的构思所折服。
金家一家四口都是无业游民。
父亲基泽和母亲忠淑这会儿都没工作,大儿子基宇和小女儿基婷都是落榜生。
他们住在半地下室,Wifi是蹭来的,全家人就指着给披萨店折外卖盒那点微薄收入度日。
一家人的转机是从基宇的朋友送来一块石头开始的。
石头无非是图个好兆头的山水盆景,但冥冥之中,它确实带来了财运。
基宇的朋友出国留学,把自己之前给富家千金当英语家教的美差交给了基宇。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机会,金家一辈子都不会和朴家结缘。
朴家同样是一家四口,不同的是跻身于上流社会。
男主人是IT公司的社长,女主人是家庭主妇,女儿多慧在读高中,儿子多颂是小学生。
住的独栋豪宅由著名建筑师亲自设计而成,面积能有上百平。
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全交给一名专门的佣人。
朴太太平时负责貌美如花,做做决定,再睡个午觉抱抱狗。
前后重读了4次的基宇冒充高材生,在试讲后获得了朴太太的认可。
考试的秘诀是临危不乱,基宇之所以成功任职,主要也是靠气势取胜。
朴家事少,给的薪资也高,无疑是难得一遇的资源。
好东西当然要一家人共同分享了。
怎么个分法?
处事灵活的基宇得知朴家小儿子有绘画天赋,一下子就抓住了商机。
他把一个海归美术生引荐给朴太太,那个人就是他没考上美院但伪造文凭证书技术一流的亲妹妹基婷。
基婷比她哥更会演戏,三下五除二就给朴太太唬住了。
工作到手后,她故意在朴社长车上留下内裤,害原来的司机被辞给爸爸腾出职位。
接着一家人又联手让妈妈也进入朴家干活,挤掉了之前的任劳任怨的女佣。
被蒙在鼓里的朴家人浑然不知这4个雇员是一家人。
金家四口一边拿着高额的工资,一边趁朴家外出时在豪宅里肆无忌惮地享受。
谎话连篇,鸠占鹊巢,你会觉得他们可太厚颜无耻了。
寄生虫无异于此。深谙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蚕食宿主为自己汲取养分。
可即使他们走进富人的世界,终无法成为其中的一员。
哪怕削弱着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茁壮成长也无济于事。
因为他们眼中那片可随意采撷的大森林,不过是无关痛痒的扁舟一叶。
以为是在发力地割肉,其实是轻轻碰触着人家的皮毛。
双方越是产生交集,就越是将二者间悬殊的差距摆在面前。
金家要仰着头才能望到窗外,酒鬼在街边撒尿的风景一览无余。
朴家客厅的落地窗一尘不染,草坪与树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
捧着朴家的一袋肉干,基婷嚼得津津有味,仔细一瞧包装才发觉那是给狗吃的。
“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
而有钱人何尝不是吸着穷人的血。
离开女佣一周,曾经井然有序的家就会变成垃圾场。
钱让他们的地位高升,也让他们的自理能力退化。
压榨穷人时,他们当自己是施主,对方“越界”时,又成了判官。
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因为有钱,所以有得选。
穷人富人相互寄生,彼此陷入损人利己,再借利止损的循环,构成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态平衡。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之前,奉俊昊在采访中自称这是一部十分平静的家庭剧情片。
导演的嘴,骗人的鬼。
单看海报也能猜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每个人的眼部都被打上马赛克,表层之下定另有隐情。
富人都穿着鞋,穷人都光着脚。
左侧还突兀诡异地多出来一双女人的腿,且是赤足。
说明这里发生了命案,死的还是金家以外的穷人。
叔理解奉俊昊那样说是为保证大家收获一个足够震撼的观感,港版海报上也有注明:全场疯回路转,请勿外泄结局。
前面交代的情节才只占影片的一半,大部分都是预告中已公开的内容。
以下是后半段的剧透和结局解析,建议大家看完正片再来阅读。
核
能
预
警
↓
金家四口人在朴家外出时在豪宅里饮酒作乐。
突然,雨夜里传来的门铃声让他们立即收声,面面相觑。
是朴家原先的女佣,急着去地下室取自己落下的东西。
地下室竟然有暗门通向防空洞,女佣的老公为了躲债就住在里面。
忠淑在应付这个局面时,金家其余的3人脚下一滑瞬间暴露。
女佣意识到了金家的猫腻,拍下视频打算告发他们。
穷苦一家和更穷苦一家的首次相遇就掀起了一场攸关生死存亡的撕扯。
计划有变,朴家人当晚提前回了家。
情急之下,忠淑避免露馅狠踢了女佣一脚,对方重心不稳跌下楼梯后脑砸到了墙面。
垂死的女佣和老公二人一同被困在防空洞,这场战役看似是金家暂时胜出。
事实上,金家再人模狗样也做不到天衣无缝,朴家人早已嗅到他们的真实气息,只是不知那究竟代表了什么。
装腔作势花言巧语,骗不过人类最原始的器官。
地下室的湿冷霉味,亦如阶级沟壑散发出来的铜臭穷酸。
连几岁的孩子都闻得出来。
高低贵贱的身份生来就已注定,根深蒂固的思想从小便已养成。
一场大雨,冲垮了金家接近朴家的阶梯。
对富人来说,坏天气最多是个小插曲,待在美国制造的高级帐篷里不受任何影响。
对穷人来说,那就是水淹陋室当头一棒,在好不容易爬上几级台阶后又下坠得更多。
水涌过基宇的脚面,他停下了片刻。
也许是猜到自己的家免不了要遭殃,也许是在想为什么自己和水一样,没往高处走却一直往低处流。
果然,金家的积水已经及腰。
父亲和哥哥努力地去弥补和抢救,基婷赶紧盖上往外喷着脏水的马桶。
狼狈不堪的她坐在这整个半地下室最高的地位,淡定地抽起了烟。
每日都在生活中挣扎的她变得筋疲力尽。那一刻,她无奈地附和着老天开的玩笑。
一块奇石,砸碎了穷人渴望飞黄腾达的幻想。
最初基宇就说它很有象征意义。
它的寓意除了转运,还承载着金家人沉甸甸的欲望。
随着他们对翻身的期盼愈发膨胀,石头也渐渐增加着精神重量,压得人寝食难安,呼吸异常。
朴家小儿子的生日派对上,金家人谨小慎微的伪装,临时被邀请来的上流人士却个个应对自如,从容不迫。
这一幕导致石头的重量冲到了顶点,基宇暗暗发誓自己也要融入那个阶级。
第一个任务就是铲除飞升路上的绊脚石。
他去杀女佣夫妇,不料被当作武器的石头从手中滑落。
撞破了头的女佣早断了气,女佣老公反客为主,他从防空洞冲到生日宴,义无反顾地让金家血债血偿。
基宇头破血流,基婷胸部中刀,小寿星多颂当场被吓晕,大开杀戒的女佣老公被忠淑用烧烤长签刺中才终于倒下。
女佣老公偷吃朴家的食物才活到现在,对朴社长感恩戴德,坚持在防空洞里操纵感应灯发送摩斯代码来聊表谢意。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女佣老公还在用力地向朴社长致敬。
可朴社长从来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对这个杀人犯的态度不是恐惧,而是深深的嫌弃。
他捏紧鼻子不愿直视,因为他又闻到了那个特殊的味道,那个人越穷就越浓烈的气味。
此举触及了基泽最敏感的神经,他捡起染血的刀插向了朴社长的心脏。
基婷不幸去世,基泽人间蒸发,金家只剩母子俩相依为命。
基宇不再抱着那块奇石,而是选择放下,把它沉入溪流。
黄粱一梦,转瞬即逝。石头被归于原位,他也老老实实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朴家搬离了那座凶宅,不明真相的新户主住了进来,可感应灯还在不时地闪着。
那是逃入了防空洞的基泽在给儿子传话。
明晃晃的摩斯电码背后或是奋力的呐喊或是无望的自白,可惜永远只有少数人才懂得转换。
奉俊昊恰恰是能听到底层群体呼声的人。
他擅长在作品中塑造小人物的形象,聚焦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悲喜故事。
《寄生虫》中不存在严格的好坏对错,展现给世人的是不管是置身地上还是地下,都各有各的难言之隐和顽疾劣根。
韩国仅仅是个例子,奉俊昊是想借此创造出普适的社会价值,引起人们的深思。
纵观全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年之后,美国最富的那1%的人就大举占领了底层百姓的收益。
在纽约开车10分钟左右,你就能从亿万富翁的府邸,抵达全美最穷的选区。
我国也不例外。
北京五六环之间,有富人出入的别墅、写字楼和高尔夫俱乐部,也有穷人聚集的村寨、廉价商铺和鱼骨状老街。
富人穷人都在这城市边缘,但彼此的条件和心境有着天壤之别。
戛纳永远不缺反映底层现实的作品,名导的感同身受让他们呈现出来的影像更为动人。
像是侧重女性关怀的阿莫多瓦成长于贫寒乡村,从小身边就环绕着强大的女性;左派大师肯·洛奇则来自工人家庭。
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
然而奉俊昊出身书香门第,还是延世大学的高材生。
身份和镜头下的角色大有不同,但他又每每能把脆弱复杂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此次在电影中打造上流人家的生活环境对奉俊昊也是一种开眼界的体验。
比如价值万韩元的踩踏静音垃圾桶让他倍感新奇,归还的时候还生怕给弄坏了。
朴家的二层花园豪宅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按韩国的人均收入来算,一个人要花年才能买下来。
片中,基宇心里计划着努力赚钱,买下那栋房子,一家人就能再次团聚。
父亲可以自由地从阴影走到阳光下,与儿子相拥。
屏幕一黑,场景转到金家的半地下室,屋外是漫天飞雪,屋内基宇把自己写给父亲的回信读到了最后一句。
“在那天来临之前,请好好保重。”
可是叔知道,恐怕父亲到死,都等不来那天。
有一期《圆桌派》讨论了“不想上班怎么破”,陈丹青的回答戳中了许多人的痛处。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明白,以自己的工资,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一个公寓。
没办法,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底层的蝼蚁,怕光的蟑螂,卑鄙的寄生虫,在艰难之中竭力维持着人形。
他们没有放弃,还在想方设法地自救,开窗让刺激性的化学喷雾给自己消毒。
但,杀虫药到底也治不了穷病。
苦涩、绝望、悲怆。
如何阻止“寄生虫”肆虐?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现实残忍时学会直视,而不是侧目。
异味飘散时究其源头,而不是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