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繁衍 >> 小小的愿望绿色净化,不是喜剧是笑话
不知从何时起,除了春节档、暑假档,大小节日只要有点假期就变档期,包括中秋。
但这个中秋档,原本定档9月12日的张家辉《催眠·裁决》和雷佳音《吹哨人》,先后撤档。
不管什么原因,总归两部种子电影销声匿迹。但有部饱经磨难的电影,坚定不移归来,它就是《小小的愿望》。
1
《小小的愿望》翻拍自咱们刚聊过的韩版《伟大的愿望》,但因为某些原因,“伟大”改“小小”,王者变青铜。
除了有些照搬的镜头和故事线,改动的地方实在令人无语凝噎。
《伟大的愿望》是围绕绝症男孩的感人故事,有亲情,有兄弟情。核心情节,是男孩的伟大愿望——破处。
《小小的愿望》还没改名前,预告中出现过这个段落,也是它让很多人期待的原因。
但撤档卷土重来后,万万没想到,“我想破处”直接整成“我想谈恋爱”??
得,伟大的愿望不止变小小的愿望,成乖乖的愿望了。有关性的东西,全部抹去。
但是这样搞,相当于把一条粗壮主线改没了,很多地方直接失去逻辑。
比如,找特殊服务小卡片的段落,原片是有头有尾的情节,国版预告也出现过。结果正片删成只剩几秒一闪而过,无头无尾,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
还有两兄弟想找人给男主终结处男之身,屡屡碰壁后,动了歪念头。打算两人中选一个,动手帮男主zw。
但“小小”呢,改成了点穴刺激。还说点穴刺激效果很好。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什么穴位能有“初恋的感觉”?
以及最终找到小姐姐到男主病房一晚上,干什么?来场只谈几小时的恋爱?
尤其事后两兄弟问男主爽不爽,这本是男主开过光后他们好奇。结果电影改成“你真是第一个恋爱的!”什么牛x恋爱,一晚谈完?
虽然遗愿只是谈个恋爱,但也不能上高中就谈,得改成高中毕业。情节不合理?无所谓。有漏洞?谁在乎。
为人师表更不能有污点,原作老师常去按摩,是会所高级VIP这样的设定,自然要不得。进歌厅、烫个头,都得是这老师已经辞职下海。
但是俩人舞厅找技师遇见老师被打,原作是因为还在上学啊。如果都毕业了,你当老师管那么宽?还拿棍子打人?
更别说电影连抽烟镜头都不正面出现,王大陆的角色和老师要抽个烟,都得背过身去点烟。
这不仅是限制级硬生生改成大众级的问题,是直接让整个故事接不起来,后半段都改塌了。
2
这片暑假撤档,离不开片中高中生、伟大的愿望、破处等设定被视为“敏感”。
导演田羽生,像他最著名的前任系列,没少在性这方面打打擦边球。
可他没想到,这次嚣张了,撞枪口上。
今年能冠上“伟大”之名的,绝不是这一部。只好黯然撤出暑假档,逆天改名,疯狂学乖。
这片不止经历改名撤档的不可抗力,也有片方自己作死。相比电影本身,真是戏外比戏里精彩。
虽然电影是三个男主间的故事,但三男主也要分个一二三。尤其片方和演员,必须达成共识,心里有数。
先说魏大勋,确实不如原版演员适合这个角色,也就是曾在《请回答》出演正峰的安在洪。
安在洪演这个笑点担当,是毫无违和。感觉他真是这样的人,怕说出秘密咬舌的那股憨劲儿,令人动容。
但魏大勋自己发挥的段落还好,真要和原版同样语气、表演,就显得尴尬,演的很用力,看着如坐针毡。
不过魏大勋这男三没什么争议。撕扯围绕的,是彭昱畅和王大陆。
王大陆虽然自《我的少女时代》就没什么好作品,但像《一吻定情》、《素人特工》,近两年露脸大银幕不少。
彭昱畅《大象席地而坐》、《闪光少女》等片,演技也在磨练。这部影片表演也很努力。
这俩人都算比较火的新生代男演员,片方当时故意签合约没说清,于是就发生了一番之争,甚至最后发展到彭昱畅工作室发声明解约。
这也不是人家小题大做。排位,向来是个敏感问题。《英雄本色》集齐狄龙、张国荣、周润发这种巨星,也得排座次。
最后片方自己出来承认,签了两个男主。
这么骚的操作,居然还敢说?
片方奸猾,模糊番位,宣传时候借热度。最后东窗事发,被粉丝狠狠喷到体无完肤。
这事不仅影响了评分,还影响了票房。但电影归电影,彭昱畅昨晚深夜发声为电影站台,今天直接冲到微博热搜第一。
可惜啊,即使这样,也难抵电影刚上映就出现的颓势。
3
说回电影本身,它真的很敏感吗?
的确在一些人眼里,高中生破处当临终愿望,笑点很低俗。暑期档上映,更有人担心给学生带来“不良示范”。
但这并不是扼杀电影的理由。
创作是真实的,是活生生的欲望。是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性的好奇和懵懂。电影是在用幽默和乐观,消解绝症临终的悲苦。
不能否认,青年们除了兄弟情义,也一定有悸动的荷尔蒙,这不丑恶,更没必要藏藏掖掖。
为什么大银幕曾经青春片堕胎能大行其道,青春性喜剧就讳莫如深?这真的合理吗?
当然,说《伟大的愿望》是经典,谈不上,它只能算不错。
但国内翻拍韩国电影、甚至同时拍一个故事,国版扑街不止这一次,两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这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真是因为我们所有导演、演员水平都差一筹?我不相信。
是因为翻拍就一定出不了好作品?也不可能。
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搞明白这事,就能明白千禧年后韩国电影这么猛,甚至《寄生虫》还摘得金棕榈的原因呢?真是好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