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繁衍 >> 国产剧能不能来点新本子,别糟蹋经典了
仙剑又双叒叕要开拍了。
据媒体报道,「仙剑奇侠传2」即将影视化。明年3月就要开机了。
看到这个消息的我,一瞬间仿佛像是祥林嫂上了身:
我真傻,真的。
我单知道仙剑这个IP吃香,前捧出胡歌刘亦菲,后跟着杨幂唐嫣刘诗诗,我不知道它这么吃香。
16年,顶着「仙剑5」名头的「仙剑云之凡」开播,在一片嘘声中惨淡收场。
今年5月份,不屈不挠的「仙剑5前传」官宣,当月开拍。
10月,「仙剑6」官宣,改名「祈今朝」,开拍时间待定。
12月初,网友又爆料说,之前溜了一圈粉的「仙剑4」也定下来了,明年就拍。
再加上开头提到的「仙剑2」……
所有人都知道仙剑这只羊肥,但也没想让你们就可这一只羊薅啊。
一时间网络上群情激愤,纷纷谴责这种「也不红,就是爱蹭」的行为。
当然啦,也有部分网友比较佛系:
你拍故你拍,反正我不看,「仙剑1」和「仙剑3」的余温还能取取暖。
刚安慰完自己,然后转头一看:翻拍的「新版仙剑1」的路透出来啦!
看看阿奴,还行,有那么点娇俏灵动的劲儿;
看看唐钰,emmm,为什么这个少侠有点像个家丁呢;
再看看把我们逍遥哥哥迷的五迷三道的灵儿妹妹……
这阵容可谓是,胡歌看了沉默,刘亦菲看了哭泣。
上一波的佛系观众已经恨不得遁入空门了,红尘多可笑,还在期待仙女的我最无聊。
空留一句苍白无力的呐喊:
国产剧能不能来点新本子,别糟蹋经典了!!
原创编剧失踪案之,改编
众所周知,国产剧的原创编剧都仿佛那些个避世高人一般可遇不可求。
而我等凡人一般接触的都是什么呢——改编。
年,一部足以刻入「IP改编史」的划时代巨作横空出世——《花千骨》。
自带粉丝的网络文学+自带粉丝的流量演员+花里胡哨的离奇剧情=大火特火。
于是乎,流量密码成功开启,此后的改编剧层出不穷,「著作」海海。
IP改编在前几年确实吃香。
先不论作品质量如何,的确出了不少话题度极高的作品,甚至有的还成了某些演员的代表作。
但该说不说,国产剧翻拍的KPI实在是有些生猛了,一年翻拍个几百部这谁受得了啊。
网文的产出已然跟不上翻拍的进度了,更别说现如今网文的质量也在大幅度下滑。
十部里面,三分重生,二分甜宠,剩下的五分都化作大女主,绣口一吐就是「我要带燕北的战士回家」。
当原著小说都开始套路化的时候,你还指望它的衍生品——国产剧能有什么大出息吗?
当然——
可以指望,毕竟咱们国产改编剧还有一大「优点」——剧情魔改。
现在的剧情魔改有多夸张呢,有请我心目中的原著方代表「尾鱼」前来发言。
先来介绍一下尾鱼,网文圈著名大佬,手里捏着六部作品的影视版权。
比如前段时间一举让咱们人间富贵花景甜翻红的《司藤》,就是她的作品,改编也算是大获成功。
但,也就只有《司藤》成功了。
她的代表作《怨气撞铃》前些年也被影视化了,改名为《示铃录》之后,「斩获」了豆瓣3.3的评分。
评论区充斥着对剧情魔改的怒骂:
「这是个什么《怨气撞铃》,我的怨气都要撞铃了!」
前段时间,尾鱼终于忍不住了,在微博上洋洋洒洒大片文字,指责当今的剧本改编乱象。
在她多次给改编后的剧本写出上千字的建议之后,影视方直接来了个搪塞三连:
你不了解观众;
你不了解剧本;
你不了解我们对开机的势在必行。
最后她忍无可忍:以后改编要是原著方没有编审权,那我干脆不卖了。
在她这条微博下,网友们也义愤填膺,早看不惯这种「资本给观众喂屎还说观众喜欢吃屎」的行为了。
原作者和观众空前一致的态度,不知道动了谁的奶酪。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剧突然跳了出来,开始了自己的回击三连:
我对得起甲方,只是对不起观众罢了;
你这样做,以后没人敢编你的本子;
你知道我们编剧有多难吗!
一看这位编剧的作品,也确实是言出必行了。
咱也不知道甲方那边她是不是对得起了,但对观众,确实是一整个对不起的大动作。
尾鱼的这番话,戳中了好多小编剧的肺管子,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回击。
这个话题开始甚嚣尘上,连《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的原著作者「紫金陈」都坐不住了
最后迫于无奈,尾鱼在各大评论区致歉,说自己「文字有歧义」,并不是在针对「编剧」,请大家散了。
闹了一通,到头来事情也没有任何解决。
当改编的硝烟渐渐散去,大网文IP也改的差不多了,那是不是就可以期待一下子原创剧了?
影视方摆了摆手:别着急,咱还有翻拍呢。
原创编剧失踪案之,翻拍
走过改编这一趴,看过魔改的原著们,我本以为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了。
但谁能想到,我这艘剧海拾贝的小船还是在翻拍剧面前沉了沙。
魔改原著算什么,翻拍剧直接能给你来一个毁天灭地的大效果。
比如去年翻拍的《鹿鼎记》,生生地把张一山身上仅剩的「刘星加持光环」给糟蹋光了。
剧情改的乱七八糟,演员也尽在嘻嘻哈哈。
5分钟韦小宝进京城了,15分钟海公公就瞎了,25分钟韦小宝康熙就相遇了,第三集就擒鳌拜了……
开头这过山车式的剧情让人以为这是什么大电影,结果后面又硬生生拍了45集。
虽说珠玉在前,陈小春、周星驰那两版的《鹿鼎记》也都是个喜剧人设,嬉笑怒骂,偷奸耍滑。
但喜剧之下是谈笑间的紧张氛围和摸索前路的悲剧之伤。
反观这一版呢,茅十八大侠变成了一个喜剧人设,原本阴柔奸诈的海公公也不遑多让。
反清复明的主题没有说清,文字狱也没交代……
整整45集,净拍韦小宝和人摔跤了:和康熙摔跤拍上十几分钟,和建宁公主摔跤又拍上了十几分钟。
《鹿鼎记》变成了《摔跤吧小宝》,再加上张一山用力过猛的猴式表演法则,刚开分就收获了2.8的评分,后来过年冲了冲业绩,才涨到了3.2。
看完之后(当然很少有人能看完)的人纷纷献上了自己诚挚的祝福:
求你们去给金庸老先生谢罪吧!
无独有偶,祸不单行。
咱也不知道翻拍这个大市场怎么就这么受欢迎,作品那叫一个翻来覆去,评分那叫一个比比下滑。
咱也不扯远了,就说这两年。
新版《天龙八部》,「斩获」3.4。
新版《粉红女郎》(改了个名叫《爱的理想生活》),评分4.7。
新版《亮剑》(也改了个名叫《雷霆战将)),评分2.2。
也不用二营长了,我这就把意大利炮给云龙兄拉上来。
更别说后面还有排着队等着上线的翻拍剧……
时刻多年,我终于共情了李诚儒老师的感受,懂得了啥叫「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国内经典祸祸地差不多了之后,他们偷眼一瞧,又瞅准国外了。
前几年黄磊翻拍的《深夜食堂》还记得吗?
这部剧的原作是日本的同名电视剧,在豆瓣上有9.2的高分评价。
然后咱们一翻拍,咔嚓整了个非常工整的对仗:2.9分。
咋就这样了?因为豆瓣上外国剧评分普遍高,国产剧普遍苛刻吗?
并不是。纯粹是这部剧烂泥扶不上墙。
在人家日本的美食文化中,下班后居酒屋里吃一顿很合理。
咱这泱泱大国,就算你不是拍一个深夜烧烤摊、深夜烤冷面,就看着一碗泡面摆出这样一个仿佛珍馐佳肴的浮夸表情,合理吗?
不论国内外文化差异一味照搬,你让观众怎么给你情绪共鸣。
没有情绪共鸣,你拍啥电视剧,录新闻好了(没有说新闻不好的意思)。
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每次翻拍一立项,下面的抵触声都一浪接着一浪。
但影视方听了吗?听了,但没完全听。
观众们口口声声:别翻拍了,搞点原创,咱们爱看。
影视方两眼一闭:翻拍,爱看。
任谁看了不说一句:内娱完了。
原创编剧失踪案之,探案
网络上,有很多人在怀念一个时代:那个周易和唐人两大制作公司神仙打架的时代。
周易出一部《水月洞天》,唐人就出一部《仙剑奇侠传》;
唐人出一部《书剑恩仇录》,周易就紧接着《李卫当官》……
当时的市场上从来不缺好本子,甚至电视剧都走在各大网文的设定前沿。
年,周易出品的《穿越时空的爱恋》,一举开启了穿越文学的时代。
包括后面的《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以及某网文网站上层出不穷的穿越梗,哪一个不是在它的设定光环下走到如此地位。
但如今说起这部剧的成功,除了赞美徐峥、惋叹张庭,还有一个名字一直被提及——编剧冯俐。
是编剧给了故事灵魂,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人设,再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才有了剧集的大获成功。
「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非演员的取宠。」
而把这句话奉为圭臬的,当属如今的韩剧。
不可否认,虽说韩国人在文学上面一直秉承着偷字诀,但韩剧的质量确实算得上名列前茅。
因为韩剧都是写、拍、播同时进行的,这种制作流程给了编剧极大的权利。
编剧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后续剧情,甚至可以直接指定演员出演。
「编剧中心制」这种模式一直都被电视剧行业严格遵循,而为了培养一名优秀的编剧,他们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在韩国,三大无线电视台每年都会举行征稿活动,并从中评选出5-7名获奖者进行培养和启用。
得益于编剧行业的完善,韩国影视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作品,前有《寄生虫》筑梦奥斯卡,后有《鱿鱼游戏》火爆全世界。
再看看我们内娱,中国编剧有什么?
在前面提到的「尾鱼和读乐乐battle」中,读乐乐虽说一直在输出废话,但有一段话说的在理:
在中国,编剧没有话语权。
前有资本逼着魔改,后有演员带编进组,「内娱原创剧本已死」这口锅,断断不能只让编剧背。
我们不仅要批评编剧,更要批评乱象叠生的内地影视圈。
时代已经变了,资本不再是无所不能,演员也必须洁身自好、谨言慎行。
这对于被裹挟的编剧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甄嬛传》的编剧王小平曾经说过:
希望看见影视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作品是否承载一定的启迪和批判精神,跟题材无关,与态度有关。
以真诚的态度去创作作品,让笔下的人物真实一点,深刻一点。
现在的编剧,也许恰恰是少了那么一点真实,和那么一些真诚。
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
观众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无脑戏码,而是足够打动人心的优质作品。
「以前我们没得选,现在我们只想看一部好片」。
中国的编剧们,是时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