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终于有一部国产剧,拍出了我们最焦虑的事

发布时间:2022/8/3 18:53:03   

催婚、催生、催买房,是当代人的三大焦虑。

相比前两者,房子的需求更为迫切。

因为它在很多人心中,是结婚的筹码,也是一张某种意义上的准生证。

还是衣食住行中,最牵动人的的话题。

但除了十一年前那部《蜗居》,就极少有国产剧涉及这个题材。

而这一次,切中肯綮,完完全全聚焦卖房子的人和事——

《安家》

该剧购买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

并邀请编剧六六,重新原创故事,进行本土化创作。

开播仅四天,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收视率双台破2,综合收视率达4.44,创近三年中国电视剧开播收视新记录。

六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蜗居》。

《蜗居》剧照

其创作特色在于生活化、真实感。

富于现实观察力,能够紧贴当下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

《安家》里的主角们,绝不是那种刚毕业就能拿着月薪住精装三居室,一天到晚谈情说爱的「偶像剧隐形富豪」。

说穷,那就是真穷。

主角房似锦,由好久不见的孙俪出演。

她在剧中的角色是一个业务骨干,性格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一头利落短发,分外干练。

虽身为房产中介的店长,可一日三餐没个准,早饭也就在工位上随便解决。

打工的员工们就更不用说了。

工资微薄,只能挤在合租屋,甚至是上下铺。

这才是在大城市打拼的社畜们该有的生活写照。

故事围绕上海一家房屋中介展开。

通过店内中介卖房子的经历,串联起一个个小故事,从中折射出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房子,从来都是中国家庭的重点问题。

能牵扯出各式各样的矛盾与人性。

比如有的长辈观念保守老旧。

总拿儿媳当「外人」,直到她怀了孕,才算勉强承认是「自家人」。

是「沾了肚子的光」。

而且明明孩子的性别都还不知道,就开始一口一个孙子叫唤,重男轻女溢于言表。

比如年轻小夫妻要结婚,面临买房压力。

但谁家出资,房产证上该写谁的名字,又是个可以吵上半天的话题。

而作为一部职场剧,其中所揭露的种种房产中介「骚操作」,更是令人惊叹。

比如为了推销,连续十几个电话轰炸。

客户要是不接电话就想方设法搞到人家的地址,直接堵人堵到工作单位。

销售岗位的工资往往绩效占比高,为了能拿更多单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连下属的单也一样撬走。

甭管什么「同事感情」,人人都是对手。

还有每天开业前的鸡血式动员大会,洗脑式企业文化。

堪称「魔幻现实主义职场奇观」。

这些辛辣而尖锐的话题,都随着剧的热播,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重点讨论对象。

每次更新,几乎都会登上微博热搜。

更有意思的是。

这些在外行人看来「过分夸张」的桥段,摆在现实里,却都是真实上演的日常。

网络讨论声中,有行业相关的观众由衷感慨:

太真实了,这就是生活的样子。

事实上,剧中很多落地、亲民的单元故事,确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

很多「潜规则」,其实都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圈外人不知道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家》很接地气。

当然,本剧重点塑造的,还是主角房似锦。

她是一个从总部突然调过来的新店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全程冷面。

卖房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不出几天,就卖掉两套房子,叫人刮目相看。

这其中有绝妙的手段。

比如把十年卖不掉的跑道房,重新设计装修。

变废为宝,正中客户内心。

但也有刁钻的技巧。

比如玩营销策略,找房托形成饥饿营销的假象。

这样的情形想必大家或多或少也见识过。

反正香玉每次租房,但凡看上的但又犹豫不决的,中介必然会说:

「上午有个客户也喜欢这套,小姐您不赶紧下手怕是会被抢啊。」

这些还是应对客户的花招。

作为店长却直接撬下属单子的情节,则更是给房似锦打上了冷漠无情的印记。

这是一个不完美,但业务绝对精湛的人物。

不但掌握了客户的需求,更是捏准了对方的弱点和痛点。

就说个目前为止最有意思的单子。

门店有个很难缠的客户宫医生(海清饰)。

看了大半年房子却始终不满意,一直没法签单。

没想到,房似锦一出手,成了!

面对宫医生,房似锦采用的是鸡汤式营销法。

措辞便是「诗与远方」。

但宫医生偏偏就好这口。

作为两个博士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宫夫妇两人内心都有着些许清高,非常注重精神空间的塑造。

但在上海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他们的精神诉求是被有限的物质现实所打压的。

没钱买大房子,就是残酷而无法否认的事实。

这也是为什么宫医生坚持要一个储物间。

就是为了能留有一丝精神慰藉的空间。

房似锦显然看透了这一点。

步步掐着对方七寸。

再用自己的故事和梦想,来引起对方的共鸣。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确实有效。

一个看了大半年房子,要求又多又苛刻的老大难客户,迅速就被房似锦的精神攻击法拿下了。

房似锦精明干练,给自己的定位也很务实。

中介就是帮人找到房子,任务就是把房子卖出去。

单子开了,才是实事求是的业绩。

至于对方全款有没有风险,贷款累不累,房产证加谁的名字,这些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信奉效率第一。

与之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门店的原店长徐文昌(罗晋饰)。

他属于比较有人情味的那种。

愿意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跟四周的街坊邻居搞好关系。

卖包子的大爷大妈跟他亲近,街坊阿婆还会托他照看狗子。

他管辖方式宽松,允许员工按照自己的步调工作;

重视培养团队情感,会在早会的时候给大家表演尤克里里。

徐文昌卖房子的时候,也特别用感情。

不但诚实相待,还特别爱操心。

一会担心客户投资有没有风险,一会担心客户住着够不够方便。

甚至在卖房子的时候就已经先替客户想好,未来要是人家转手,会不会有麻烦。

从角色性格来说,房似锦和徐文昌是互补的。

各有所长,也又有所短。

徐文昌领导下的店面。

虽然员工都其乐融融,客户也宾至如归。

但好吃懒做的新员工和偷奸耍滑的老油条,其实是在浪费资源。

造成整个店面经营不佳、盈利不善。

长此以往,很有可能陷入亏损甚至倒闭。

而房似锦呢。

作为一个空降的店长,她雷厉风行的整顿马上就把十几年都卖不出去的房子成功签单。

但相对的。

她一刀切、非人性化的高压管理破坏了同事之间的生态。

急功近利的销售方式,也从长远上影响着店面多年做出来的口碑。

这不只是两个店长不同经营方式之间的碰撞;

也是消费者跟房产商需求与观念之间的碰撞。

作为普通买房的消费者,大家当然都愿意遇到徐文昌这样真心实意从自己角度出发、替自己考虑的中介。

但作为公司的经营者,徐文昌的店面一直半死不活,无法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也是事实。

再放大了看。

如果从一家店面的管理去折射整个房产市场,长期的被动与疲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而行业的背后,不是单纯的数据与报表,而是千万名员工实实在在的薪资高低、生活水平、物质条件。

经济链条之间是环环相扣的。

双方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道理。

在全面了解之后,很难去说谁对谁错。

有意思的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的处事哲学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尤其是房似锦。

先前还咄咄逼人地要炒掉犯错的职员。

但了解到其困难的家境,以及改正的决心,还是选择了原谅。

并想到这个职员为了省钱没正经点过一次外卖,会在卖早点的时候帮他带一份。

原先有些不近人情的房似锦,渐渐有了温度。

使得这个角色更加立体、饱满。

在行业与市场的话题之外,本剧其实还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

自古以来,「房」除了身份、地位的价值之外,更隐含一种情感需求。

对绝大多数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买「房」是安「家」的根本。

从诸多报道中可见,中国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是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的。

甚至不惜为此背负巨额贷款。

可对于「安家」这种基础性的需求,本不该需要消耗一生才能实现。

由于编剧的关系,香玉总是不自觉在心里拿《安家》跟当年的《蜗居》作对比。

同样是发生在上海。

同样是因为房子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

当年,关于买房需求、房产市场、炒房泡沫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蜗居》曾引发一场浩大的社会探讨。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情况似乎并没有太多改善。

甚至更为严峻。

当年被刺痛的人,现在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被刺痛。

真要去统计的话,恐怕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过半都与房子有关。

十年前。

《蜗居》中的海萍,一睁眼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十年后。

同样是海清饰演的角色,宫医生怀着二胎、挺着肚子,好不容易下班回家,还得躲在厕所里改论文。

同为博士的两口子,拼命的工作,竟然还无法在这个城市有安身立足之地。

对于宫医生,以及大量靠独立打拼、在异乡漂泊的人来说,房子不仅是生活中实打实的硬性需求;

更关乎到生活的体面与尊严。

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共通的。

日本,除了本剧的原版之外,还有二宫和也主演的《打工仔买房记》,聚焦普通劳动者的买房梦想。

韩国,刚刚创造奥斯卡历史的《寄生虫》,也是把这一点放大,成功引起了广泛共鸣。

「安家立命」是一个被永恒讨论的话题。

包括这次疫情之下也有很多人讨论说,被小区门卫拦在门外之时,才意识到如果能拥有自己房子该有多好。

人们追求房子,说到底,是在追求「家」带来的安全感。

房子不一定多大,多好,多贵。

但一定是某个足以承载起家的温度的地方。

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可以有安全感地躲藏。

杜甫当年所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追求,到今天也依然适用。

虚荣、攀比、投机,这些说到底只是附加之物。

如果没有情感与依恋,房子也只是冷冰冰的砖瓦而已。

毕竟在最初的时候。

买房子,只是为了一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