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形状 >> 寄生虫成奥斯卡最大赢家,过誉了圈教
近日,观众们期待已久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终于正式落下帷幕。
在科比开场的“怀念影人”环节,我们看到了高以翔。
本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华金·菲尼克斯《小丑》;最佳女主角是芮妮·齐薇格《朱迪》。
《寄生虫》成最大赢家,拿下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四座奥斯卡奖杯,不仅在韩国电影史上实现了“韩影零突破”的历史性跨越,更是成为92年来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外语影片。
奉俊昊创造了历史,我们见证了历史。捧着小金人憨笑的奉俊昊,已经决定要喝到明天早上了。
《利刃出鞘》官推发文祝贺《寄生虫》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并配文:“Hishouse.Hisrules.HisOscar.”神级P图太搞笑了。
国际大奖的角逐,电影本身能做到的是提名,其后的角逐就要靠各家公关了。《寄生虫》在宣传期常驻欧洲美国,人家公关是真的没少下功夫。
最佳影片要保证广泛代表性,在这种规则下《寄生虫》获奖可能属于后来居上,同时也证明商业片的确更受大众欢迎吧。
神仙海报!穷人到富人家记得要脱鞋。
影片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也生活渐渐起了变化。
这家人穷到连宽带费都付不起,Wifi都要蹭别人咖啡店的,怎么可能会在富人面前装富。打扮和语言可以伪装,但气味不行。
每个人身上的味道来源于你的居住条件,气温,衣服更换频率,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交通工具等。
穷人一家第一次差点被识破,就是因为富豪家的小儿子对气味极其敏感,他发现:这四个人身上有一样的味道。
也是气味,让社长在最危急的时刻彻底激怒了宋康昊,引来了杀生之祸。
“寄生虫”既迎合了民粹对贫富悬殊的愤怒,又安抚了精英对同一议题的道德愧疚,同时也瓦解了阶级斗争可能胜利的虚妄,被压迫者的短暂成功并不具有道德正当性,所以必然会失败。
这部片子最精彩的是,富人们其实什么都没有做错,夫妻恩爱,儿女可爱,没有出轨,没有暴力,对司机和佣人们也都还行(虽然也很伪善),但怎么还是会招人恨呢?
不同阶级的人都在做着非常合乎自己身份的事儿,表面的善良根本无法成为矛盾的弥合剂,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那么当双方的人的都没有错的时候,错的究竟是谁呢?
不过要说这部片子很完美,也不是的,片中有几个剧情明显经不起推敲,略显牵强。所以才会有人说“恭喜寄生虫成为年度最过誉电影”。
主角一家这么精明的人,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高超的忽悠能力、表演水平,过低的道德底线,以及快速融入富人生活时不露馅儿的经验积累知识背景,他们在之前根本是不会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的。
为什么会冒着被发现的风险给前管家开门?屋子里一片狼藉,正常情况下难道不是叫她改日再来吗?
还有为什么会因为躲债而躲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前管家刚开始看起来也很体面,两个人一起努力工作总比过这种漆黑且寄生的生活好吧。
豪宅主人是白手起家,难道会蠢到被穷人一家骗的团团转?还有穷人家几次露出破绽,都以富人智商不足掩饰过去。降低矛盾体的智商并不是高明的编故事技巧,也许现实电影的情节本身就比较荒诞吧。
它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艺术电影,节奏紧快情节跌宕一气呵成,讽刺荒诞又有黑色幽默。要说它是商业片,它也不缺乏思想深度及艺术表达;说它是艺术片,这种全世界人民各阶层都能get到的紧张刺激,具有世界性和融合性,又不同于普遍艺术片。
有些悲剧,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住在地下室的人,可能无论多努力都不能生活在阳光下。光是活着爬上第一层台阶就很累了,哪有力气继续呢?
片中的宋康昊一家时不时冒出“因为有钱所以善良”的论调,哀叹自己的不善都是因为穷,把责任推给外界。但是如果世界如导演所构建的黑暗不堪,那电影中的穷人们如此狡猾恶劣,难道不会比善良的富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吗?这不就自我推翻了吗?
《寄生虫》的高评分,很大程度上源自大部分底层人民的共鸣和泄愤,但就是因为太直白,才让它没有想象中的超神。导演是想揭露贫富阶级生活的对立和矛盾,批判现实批判社会,但你揭露了这些东西后,有没有给我们思考其他东西的空间?那么多寄生虫的从何而来,到何而去,可惜的是,《寄生虫》并没有。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奖运真的挺重要),集大成者的《寄生虫》造就了奥斯卡历史,但确实有逻辑硬伤,设计感太强,总给人一种为了什么而什么的感觉。不过奥斯卡就是美国的金鸡百花,区别只在于评委和评价标准,体系不同而已,也不用过度神话。
唯一有一点遗憾的是,日本和韩国在西方社会的文化输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本应最有辨识度的文化,却没有达到它本应扩散和输出的程度。想起《夺冠》里的台词,郎平说,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在乎一场比赛的输赢,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只是可惜了,如今我们身边的轮番上演的魔幻题材竟然拍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