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寄生虫荣获奥斯卡,及对一种新类型电影

发布时间:2023/5/26 11:04:34   

10号起了一个大早,就是为了看今年这个电影大年的奥斯卡。看之前心里总觉得会爆一个冷门。因为热门得主《爱尔兰人》和《》,基本都是属于上一个世纪的作品,前者是马丁·斯科塞斯对自己70,8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赌城风云》、《纽约黑帮》等的一种别样的“致敬片”;而后者则是沿承了阿巴斯、塔科夫斯基的对一镜到底的尊崇之情。

再让我们来看最近几年的获奖者及热门片,17年的《爱乐之城》、18年的《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19年的《绿皮书》。它们较之《爱尔兰人》与《》上来说,不仅节奏会更快,剪辑时也会照顾大部分观众。但是,我们仍然会将它们的标签上再多加一个“艺术片”。它们便是“披着艺术片外衣的商业片”。

寄生虫

而这样的一种潮流是从何而起的呢?克里斯托弗·诺兰。自从他的蝙蝠侠三部曲以及《盗梦空间》之后,我们不仅发现超英可以这么拍,甚至发现所谓的“艺术片”也可以这么拍。

而这样的“披着艺术片外衣的商业片”在剧情上有什么特点呢?

在一部2小时的电影中,首先,它一定具有一个完整的剧情,从一而终;其次,每隔2-5分钟,必然有一个或多或少的亮点。这个亮点或许是剧情上的意想不到的转折、或是一个极具创意的构图、或是节奏的突然变慢以营造戏剧性(《寄生虫》43’-44’20’’)。

现在让我们看看《寄生虫》在这一方面是怎样做到的。

剧情上意想不到的转折在影片的后半段其实随处可见。自从被撵走的保姆在雨夜回到朴家之后,几乎是每3-5分钟都有一个极大的转折。如地下室的发现、地下室中的男人、金一家被发现、金一家夺回手机。这样的剧情的强烈转折是传统艺术片不具备的,因为这样会导致观众更多地去注重剧情,而忽略了影片的整体美感。

极具创意的构图。(97’08’’98’41’’)

而这些亮点只是此类型片的一半而已,若只有这一半,也便和很多纯粹的喜剧片相差无二。另一半则是我们所说的:主题。例如《盗梦空间》,诺兰所构建的梦的空间,虽然有如此如此多的亮点,但仍然需要一个最朴实的爱情故事将其连接起来。而《寄生虫》亦是,需要用一个有关阶级的主题将其链接。有一个主题,影片在结束时就会给观众留下一种余味,不论是幸福的,悲伤的,还是略带思考性的。

当观众越来越倾向于看一种“披着文艺片外表的商业片”时,甚至连金棕榈、奥斯卡等重磅奖项都选择基于这样的电影时。这是否是未来电影的新方向呢?

寄生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