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习性 >>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豆瓣90,看完这
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
有一部黎巴嫩的电影《迦百农》亮相戛纳
并且引发轰动
除了参与了戛纳主竞赛单元角逐
还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随着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热映
豆瓣评分一路高涨
目前有23.6万人给出了评分
评分锁定在9.0
并且一举杀进了豆瓣Top排行榜名。
这部电影的导演纳迪·拉巴基在采访中解释了片名
在法文和英文中“迦百农”都解释为乱和不规则的意思
她坦言大家看完这部影片后就会知道它的意义
其实迦百农还是圣经中的地名
在加利利海附近
今日已成为废墟
传说是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曾经迁居此地
看完电影观众的确会看到贫民窟里的混乱与不安
但是大陆上映的影片片名为《何以为家》一样与其电影主题相得益彰
正如电影小主角赞恩一般
天下虽大,何以为家
影片倒叙插叙的叙述手法
抽丝剥茧般的的讲述赞恩这个小男孩和他的家庭故事
从影片开始
医生告诉观众这个男孩只有十二岁左右
这里一开始就设下悬念
让观众疑惑这个男孩为什么连自己的年龄都不知道
接下来航拍贫民窟与街头玩耍的镜头
一群未成年小孩技巧娴熟地聚众吸烟
手里拿着木头做的各式仿大人的武器
在街头搞破坏互相射击
孩子们的游戏模仿
正是叙利亚内战的现实问题的反映
这里的背景音乐也是悲情的
这些生活在底层贫民窟的孩子
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引领
未来很可能便是下一个内战分子一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路边卖廉价果汁饮料的赞恩
发现了妹妹来了初潮
第一时间是帮妹妹洗干净内裤隐瞒起来
因为他知道被父母发现之后
妹妹很可能会被强迫童婚
不过纸包不住火
胳膊拗不过大腿
在妹妹被狠心的父母拿去当交易的“商品”时
这场戏拍的令人印象深刻
试图阻止的赞恩咒骂着父母
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想保护妹妹时
他是多么的勇敢和残酷
因为他心里很明白
妹妹嫁过去估计是凶多吉少
离家出走的赞恩
在班车上遇见了着类似蜘蛛侠衣服的的老头
赞恩问他是不是蜘蛛侠
老头回应说自己是蟑螂侠
这恐怕也是导演刻意而为之吧
西方拯救世界的蜘蛛侠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黎巴嫩的贫民窟只有蟑螂
也代表着这里没有英雄可以拯救
在巨大的游乐场
他撕开了女雕像的衣服
裸露出雕像的乳房
这个细节亦是导演的安排
乳房这个意像出现过多次
他这次撕开衣服看到乳房实际上是代表着他的不安
独自一个人离家出走
他没有安全感
与之对比的下一个镜头中拉希尔怀里喝着母亲乳汁的婴儿
赞恩没有真正的被“哺乳”过
他在扒开雕像的衣服也是他潜意识里在找自己的母亲
而这一幕正被玻璃前打扫卫生的拉希尔看见
她反而噗呲一笑
这也为后面拉希尔收留他埋下伏笔
而后面拉希尔被抓限制了自由之后
涨奶那一幕发生在监狱中
拉希尔泣不成声
她的奶孩子没法喝到
并且自己更加思念孩子
所以没办法只好把胀满的乳汁挤掉
这里的骨肉分离
不禁令人想起美国政府针对难民实行的“骨肉分离”政策
在美国有多名移民家庭的儿童被美国政府强行与父母分离
安置在收容所中或者寄养在别人家里
而这些难民正如拉希尔一样
集体像牲口般被关在监狱中
电影里的乳房在这里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在孩子们眼中看来
母亲的乳汁是美味佳肴
也是母亲在身边保护自己的一个象征
战争是一切的原罪
在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不久
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组织
IS极端恐怖组织爆发战争
而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后
大批的难民流离失所辗转逃难邻国
而这些涌入欧洲的难民
美国特朗普大兴土木要建隔离墙
欧洲也为此导致出现了难民危机
导致渗入伊斯兰恐怖主义伊斯兰教法推行者
引发右派民粹主义的崛起
电影中的赞恩是千万个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儿童代表之一
没有叙利亚内战
他们家庭也不会流离失所
更不会逃难到黎巴嫩贫民窟
笔者认为导演拍摄这个电影目的
不仅仅是展示一个难民家庭儿童的成长
更是向万恶之源‘战争’进行某种控诉
导演通过赞恩的视角展现了他的成长轨迹
而赞恩最令人心疼的地方在于他太懂事太明白了
12岁的小孩有着大人一样的成熟
没有了孩童的童真与单纯
小小年纪就深谙底层社会的运行规则
但是在他的世界里
他不会是《小鞋子》里的小阿里
他救不了妹妹
也救不了尤纳斯
去抗争也没有成为英雄反而成为少年犯
传说中救世主始终没有出现
他就算长大了
在社会中最底层的人到底能够改变什么?
答案是无法改变
社会是罪人、父母是罪人、他12岁就成为了杀人犯
那他要控诉这个让他成为杀人犯的社会
如果我变成了罪人
那还不如我没有出生过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最终的始作俑者不是哪些为了政治利益挑起战争的政客们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都是刽子手
令人惊掉下巴的童婚与家暴
年了
在中东许多国家传统的穆斯林社会里
女性是依附在家庭之中的
根本无法独自离开家庭生存
越穷越生
家徒四壁、无立锥之地
还是不停的生孩子
在法庭上的母亲肚子里又有了三个月大的孩子
而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11岁的女孩被拿去和房东交易
只要几只鸡就可以拿走她的童贞成为别人的老婆
不听话?反抗?
男女混合双打家暴你
“童婚”光听二字就知道沾满鲜血与污垢
更可怕的是愚昧无知并且贪婪的父母和丈夫
说这是他们的传统习俗
反过来想,他们更像是吸血鬼和寄生虫
被生育癌压垮的难民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我。”
在欧美发达国家
阶级壁垒与阶级固化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穷人的孩子基本上无出头之日
更何况还是难民的孩子
他们一生下来
连身份证都没有
便是传说中的黑户
这个国家社会中的最低等的人
在这里
因为信仰伊斯兰教
无法堕胎
父母只管生不管养
在这里
女孩只是商品
他们可以轻易夺走12岁少女的童贞与幸福
父母在法庭上美其名曰想让女儿有床铺睡有毯子盖有幸福的生活
实际上女儿只是为了讨好当地势力的物件
初潮之后
11岁的女儿就被父母强行带走被迫童婚
真正令人动容的是这个懂事的男孩赞恩
他在法庭上说出的诉求是直击人心的
他不希望父母再生孩子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配做父母
赞恩的父母之图一时快活
让孩子们跟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受苦
无法提供好的成长环境与教育
男孩是家庭免费劳动力的工具
女孩只是肮脏交易的商品
生而不养
养而不育
说实话这样的父母是不配当父母的
导演借这个小男孩的口说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经济越欠发达的地方
生育率越高
赞恩这样的穷人家庭
父母一个又一个的把新生儿带到这个世界
结果越生越穷
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成本
只需要基本生存物资就可以
实质上他们连基本的生存物资都是问题
若干年之后
他们的下一代又陷入了这样的生育陷阱之中
导致越来越穷
一辈子生活在混乱肮脏的贫民窟
几乎无翻身之日
好的教育、好的环境改变命运改变阶层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赞恩让父母不要再生了
实际上也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希望
他不想像中国纪录片《龙脊》里放羊的小孩那样
编导问他有什么愿望时
不会只回答放羊、娶媳妇生娃、娃再放羊
这种无法改变现状的轮回
虽然电影结合了很多元素
战争、难民、童婚、有色人种
移民、遗弃、贫民窟等多种社会问题
但煽情的点略有点多
对比李沧东同样讲韩国社会问题的《燃烧》
明显感觉少了点力度和深度
导演明显知道怎么赚观众眼泪
所以电影也是往催人泪下的套路走
另外再夸一下小男孩
非职业演员
也是真的黎巴嫩难民
自己本色出演自己
演技真的是令人惊叹
这也可以看出导演调教的非常好
和导演一起走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
他的人生估计也就此开挂
正如电影结局处设定的赞恩取得了移民的门票
是残酷现实中女导演留有的希望
正如拉巴基的编剧之一Mousanar所说
“即使你深知你改变不了任何事
但你还是可以梦想你做得到
人类的进步靠的是梦想
而不是犬儒主义。”
人类,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希望吗?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飞猫鱼电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