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习性 >> 如何有效规避水产用药事故,你知道吗
近年来,养殖户因用药时不注意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用药对象、天气变化、药物性质与注意事项等,而乱(滥)用药物导致大小药害事故时有发生。为有效规避用药不当引起的药害事故,安全有效使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笔者结合多年经验,现总结如下。熟知药敏性 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必须掌握水产养殖动物对不同类别药物的药敏性。众所周知,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同一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敏性,尤其是外用泼洒的杀虫药常因不注意水产养殖动物对杀虫剂的药敏性,而导致药害事故最为普遍。 选择杀虫药全池泼洒时,必须注意使用说明书上的用药禁忌,并注意有机磷类,如敌百虫等对鳜鱼、淡水白鲳等养殖品种敏感。虾蟹类对除虫菊酯类药物,如氯氰菊酯等高度敏感。 选用外用消毒杀菌剂时须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清瘦水质或藻类丰富,但有机质较少的池塘宜选用非氧化类杀菌药物,如戊二醛、苯扎溴铵等,水质过肥且有机质丰富的水质宜选用氧化类杀菌药物,如二氧化氯、碘制剂等。 同时选择药物时还须注意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刺激性,无鳞鱼类,黄颡鱼、大口鲶、黄鳝等常因使用氧化型消毒剂如强氯精、漂白粉等强刺激性药物而破坏其粘液,从而使其丧失重要的保护屏障,应选用如苯扎溴铵、戊二醛等非氧化型消毒剂。考虑水质因素 使用药物全池泼洒时应充分考虑水质因素。通常不良水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水体缺肥或肥力无法释放的浮游植物量低的水体,如澄清水、浑浊水、青苔水等;第二类是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的养殖池塘,如蓝绿藻水华水、红水、黑水、老绿水等。
第一类水质的水体因为缺乏浮游生物,因而使用外用泼洒药物,尤其是杀虫药后,常使水体浮游植物数量急剧下降,而导致水体缺氧,同时药物被有机质或其它无机物消耗,导致水体缓冲性差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确需用药时应选择安全性高且低剂量用药。 第二类水质的水体,常因为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在使用药物后因藻类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氧债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用药前应首先使用化学类水质改良剂改水,再使用其它全池泼洒药物进行防病治病。规避不良天气 养殖户全池泼洒药物时须规避不良天气。选择好全池泼洒药物后,应在晴好天气进行施药,用药前须密切 注意搭配原则与剂量。为避免药害事故发生,应规避随意将不同类别的药物混配使用,及超剂量使用药物全池泼洒或口服。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大多数渔药生产企业出品的药物,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复配而得,如果只 即使是相同性质的药物通过混合也会增加单位面积的用药浓度,从而发生药害事故,因此将两种药物混合或配合使用时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外用泼洒药物不得用于口服,否则不仅会使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更会发生药害事故。 当然,从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须注意休药期,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内容源自水产E线,作者吴华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
欢迎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