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习性 >> 寄生虫是穷人对富人的寄生,还是富人对
《寄生虫》中有着双重寄生关系:穷人在朴家的寄生;朴氏夫妇对雇佣者的寄生。“寄生”是人际间关系的异化,其深层原因在于:人生意义的剥离;崇高价值的消解;自然人性的遮蔽。
对于这种人性的危机和生存困境,应该寻求从“寄生”到“共生”关系的范式转变:扩充自然之善和重建崇高的价值观。
《寄生虫》取材于韩国贫、富三个家庭的故事,深层反映的却是现代性的人性危机问题,因此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这也是其问鼎奥斯卡“四冠王”,创造亚洲电影新历史的原因。该影片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发对人际间关系的思考,并寻求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韩国电影《寄生虫》深刻反映了这样一种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影片中较为明显地体现出双重寄生关系:一层是穷人在朴家的寄生;另一层是朴氏夫妇对雇佣者的寄生。
在第一层寄生关系中,“寄生者”是雯光夫妇和金基宇一家,“寄主”是朴氏夫妇。雯光夫妇在朴家寄生的时间最长,从其搬进豪宅之始,雯光的丈夫就在地下室生存,一住就是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雯光用朴家的食物养活了丈夫,朴家对此却毫无察觉。地下室的环境狭小逼仄又阴暗潮湿,仅能维持人最基本的生存。在这样的条件下仰赖他人活着,不仅失去了健康的体魄,而且遗忘了生而为人的尊严,慢慢异化为“寄生虫”。
雯光夫妇在朴家的寄生随着金基宇的到来而被迫停止。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基宇以英文家教的身份进入朴家。在一家四口周密的计划中,其余三人陆续以留美艺术治疗师、私人司机、高级管家的身份进入豪宅并开始寄生生活。
他们的整个计划是建立在造假、欺骗和侵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因此注定以失败和悲剧收场。这两家人寄生的目的都在于要从朴家获取金钱、食物、住所等基础生活需求。
其中的不同之处在于,雯光夫妇满足于当下的生活,而基宇一家却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将这样的寄生行为当作通往富人阶层的捷径。
如此一来,两家人对“寄主”的危害程度便不相同,前者对朴家造成的危害仅是物质上的微小损失,而后者却导致了朴社长的丧生。
在第二层寄生关系中,“寄生者”是朴氏夫妇,“寄主”是各类雇佣者。从影片的诸多细节可以看出,朴氏夫妇无法脱离各类雇佣者而独立生存,其中主要包括:家庭教师、司机和管家。
朴太太是全职家庭主妇,但用朴社长的话讲“不太会做家事,不会打扫,做菜也难吃”。虽然与自己的子女朝夕相伴,但朴太太仍无法走入儿子的内心世界,对女儿多蕙更疏于看管。
因此,家庭教师在朴家的作用除了教学之外,还要弥补朴太太在情感上对女儿缺乏的关怀和对儿子的无能为力。司机这一角色平日负责为朴氏夫妇开车,在朴家举办的活动中更是身兼数职。
管家是豪宅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朴社长在前任管家离开后说:“一个礼拜后,家里就会变成垃圾场,我的衣服会发出臭味。”各类雇佣者形成一个有机体,支撑着豪宅的正常运转,给朴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旦某个雇佣者对朴家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或威胁到其健康发展,哪怕事实并非如此,都会被无情解雇,因为表面和善的朴氏夫妇在本质上却是如“寄生虫”一样的绝对利己主义者。
影片采取“荒诞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用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以上两层“寄生”现象,其目的在于批判这种异常而荒诞的社会现实,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和良好人际关系的设想。要克服与改变畸形的“寄生”关系,还应追溯其在历史中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