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这部电影有一个标签是喜剧,这指的应该是电影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整部影片中最精彩的地方。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四口人挤在地下室里为披萨店折叠外卖盒子的场景,随后凭着一连串巧合与创造巧合,欺骗与栽赃陷害,一家人都寄生在了另一个上流阶层的家庭中。这部分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让人大呼过瘾,就像犯罪电影里的神偷分工明确地盗走珠宝一样。这一家人并不认为自己所用的肮脏手段有什么错误,因为这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就像儿子伪造了自己的学历,他也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而是提前取走自己终将得到的东西。体面的工作与舒适的生活,这一家人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既然梦想是伟大的,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关系。在一家人志得意满地享受生活时,终于要乐极生悲了。影片的中间,曾经被陷害而遭到开除的保姆再次出现,发现了一家人的秘密,威胁着要揭发他们。他们曾经踩在脚底下,赖以向上攀爬的底层人,突然把他们掀翻在地。四脚朝天之际,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依然是贱民,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但始终有一层薄薄的隔膜,一戳就死。只要努力就能走到上流社会,这样的信条终于坍塌了。影片的这一部分我觉得处理得并不好。因为影片的前半部分极为工整,儿子当了家教,帮助女儿当了美术老师,女儿又帮助父亲当了司机,父亲又帮助母亲当了保姆,环环相扣,悬念丛生。而后半部分这一家人似乎智商下线了,被一个昔日的保姆弄得狼狈不堪。最后父亲杀了男主人,其实是意料之中,很好理解。穷人总是相信,是因为有富人,所以才有穷人。事实上,即使没有富人,穷人依然是穷人。这部电影的结尾还是很妙的。父亲藏身于地下室,不知道能不能走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颇具开放性和魔幻感的结尾。如果是现实生活,父亲不可能永远藏在里面没人发现他,但电影这样处理,就将地下室这个形象变成了一个隐喻。他渴望上流社会的大房子,却只能永远藏身于地下室。他的儿子知道他在哪里,却不能把他救出来。只有真正成为上流阶层,由寄生虫进化为完全体,买下这栋房子,他的父亲才能大大方方地走出来。这个结尾太精彩了,足以名垂影史,一直被讨论下去。或许有人诟病,电影中的富人形象过于苍白。电影似乎把富人刻画得非常善良单纯,但现实生活中肯定不是这样。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因此会出现一些理想化的加工。这一点我同意。我还想到,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一直同情富人,甚至把自己代入进富人的形象,因为观众往往都会觉得自己很善良,而且未来似乎也很光明。但电影结束的时候,一场梦破碎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其实那些鼠头獐目的穷人们,才是他们的同类。这部电影是商业片。我对商业片的定义,是绝大多数观众都能看得懂表面的东西。像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是一部商业片,因为绝大部分观众能看懂表面上的张麻子与黄四郎的斗智斗勇,尽管背后的隐喻可能看不懂。《寄生虫》表面的故事大家都能看得懂,而且还有不少值得讨论的桥段、精心设计的细节、现实主义的话题,这应该是大众心中最好的那类电影,让观众看得过瘾又不把观众当傻子。如果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地方讲得太直白了,可能就是商业化的缘故,这种感觉也是对的。《寄生虫》是一部可以成为经典的电影。它绝对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我在上文提到过,影片的后半部分没什么悬念,和上半部分的精彩有一定落差。我认为,完美的电影需要导演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而不用在意观众能否接受。经典的电影应该能穿越时间与空间,观众看多少遍也不会腻,每次看都有新感觉。经典电影不一定是完美的,完美的电影也不一定是经典。或许改天我可以写一写,经典电影里不完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