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种类 >> 52肝脏ldquo被吃了13
新彩
朋友虹
友
请
关标
注注
老
朋友虹
友
请
分
享瘦注注
点击上方小喇叭,即可收听本期卢老师讲座
如果说人体是一家工厂,那么肝脏就是“化工处理厂”,夜以继日地承担着身体的代谢和解毒工作,帮助维持全身器官正常运转,保证新陈代谢正常。
然而,其实肝脏很脆弱,日常的一些饮食习惯就可能正在伤害着它……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寄生虫,破坏力如此强大?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肝脏中呢?
1寄生虫的“真面目”
1肝巨片形吸虫在体内最长可存活12年肝巨片形吸虫的囊蚴具备感染性,囊蚴主要寄生在水草等水生植物上,被宿主吞食后,可穿过肠壁、腹腔后进入肝脏或胆道。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会将肝组织作为营养“茁壮成长”。
成虫的生命力非常强,甚至可在人体存活12年,慢慢掏空肝脏!
2警惕被感染后的不适肝巨片形吸虫病的潜伏期比较长,感染初期基本无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逐渐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乏力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成虫持续侵犯肝细胞,可导致肝内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这时腹痛加剧,皮肤粘膜会出现黄染,还会出现高热、寒战、呕血、黑便等。
3不吃生鱼虾,怎么会感染?一般来说,很多被寄生虫病困扰的患者的确是在接触不洁、生冷肉食的时候碰到的,比如大家最熟知的生鱼片、醉虾蟹等。但其实荸荠等水生植物也非常容易粘连到虫卵。
所以不仅要小心生鱼虾,水生食物也尽量少吃,或者煮熟了再吃。另外,寄生虫也可附在砧板上并转移到其它的食物上,建议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
2可能暗藏在食物中的寄生虫
除了肝巨片形吸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谨防以下寄生虫:
1淡水鱼虾:警惕肺吸虫淡水蟹、沼虾、螺等体内可能含有肺吸虫,未煮熟时,即生吃、腌吃或醉吃,都有感染风险。
长大的肺吸虫可以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和肝脏,进而穿过横膈来到肺脏“定居”产卵,有些肺吸虫还会串到人体的其它器官寄生,比如皮下、脊髓、胃肠道,甚至大脑,造成感染和损坏,严重时会导致不可逆的后遗症。
感染症状人体感染后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寄生于脑部可形成脑内多发性囊肿,导致剧烈头痛、癫痫、瘫痪、视力减退、失语等。
注意:在℃的高温沸水下,蒸煮10分钟以上才可能杀死肺吸虫囊蚴。因此处理河鲜水产品记得煮熟透。
2荸荠:警惕姜片虫荸荠、茭白、菱角等水生植物也是姜片虫的宿主。
感染症状姜片虫主要寄生于人的小肠,轻则无明显症状,而在中、重度感染的患者中,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肠胀气、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胃肠道症状。
在儿童患者中,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侏儒症等。
注意:姜片虫囊蚴不耐高热,在沸水中一分钟,或阳光下曝晒一天即死亡。
3未全熟的牛肉:警惕带绦虫有些人吃牛肉喜欢半熟的、带血丝的,觉得口感、味道更好。但生牛肉恰恰是绦虫喜欢的“安居所”。
感染症状绦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肠道,因而会引起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腹、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另外带绦虫长度很长,若长期寄居体内,会吸收人体营养,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营养不良,很容易贫血,因此患者经常面色黄白、形体消瘦、容易疲倦。
所以不管吃哪种肉类,都应该是全熟的更安全。
3管住嘴,防止病从口入
夏季是吃小龙虾、螺类、贝类的季节,寄生虫感染风险本就高,再加上由于温度、湿度都利于细菌繁殖,所以也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峰期。
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需要这样做:
①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确保来源安全性。并要挑选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腐烂、变质食物。
②食物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并且要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禽、蛋类、海鲜。疫情特殊时期,不建议吃生食。
③食品出锅后应尽快吃掉,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在常温下存放不超过4小时,吃不完的尽快放入冷藏室。
④冰箱不是保险箱,打开的果汁、牛奶在冰箱中存放不能超过6小时;熟食品需放置在半成品和生食品的上层;熟食放进冰箱时,建议用密封罐或保鲜膜封住餐盘,且拿出后也一定要加热透才能继续吃。
⑤厨房用具要保持干净、清洁,注意防虫、防鼠。
⑥如果家里有养宠物,要记得多洗澡,并定期打除虫针或吃驱虫药。
⑦餐前、便后勤洗手。
5.1头痛的“元凶”终于找到了!痛在哪里,病因在哪儿?一文都告知你……4.30阳气不到即为病!40岁以后再不养阳,当心疾病缠身4.29六十岁后,身体呈断崖式衰老!长斑、贫血、骨折……这些“逆龄”方法,快快落实4.28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你常用的这些物品,可能就是罪魁祸首!4.27从息肉到大肠癌,仅仅是一次肠镜的距离!4.26十人九脾虚,脾虚的人身体都不会太好4.25膝关节最怕的5件事,分分钟加速它“报废”,别再天天做了!有奖问答
昨天问题及答案:
问题一:中医认为便秘跟什么有关?
A:气血不足B:肾精亏虚C:心火火旺
答案:A
问题二:舌苔黄腻的能不能用当归来补?
A:能B:不能
答案:B
问题三:我们每天能量消耗大概多少水分?
A:毫升B:毫升C:毫升
答案:B
您回答对了吗?今天继续听文章上方卢青老师讲座,寻找答案发给指导老师获得奖励。
重磅消息:
转发博医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