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30年前的中国电影,曾如此辉煌

发布时间:2023/3/31 2:50:25   

最近有一个段子被讨论的热火朝天。

豆瓣某用户根据之前的苏联段子改了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段子,讽刺的是当下内地狭窄的电影创作环境、市场乱象、低劣内容,令人不得不怀念起30年前,也就是90年代的中国电影。

反之也有人开麦狂喷,认为这是影迷的自娱自乐,是在完全不了解电影行情状况下的无知呻吟。

骂战之后呈现白热化,A说我怀念30年前的电影环境,B说我感恩今天的电影市场,都没错。

恰逢《霸王别姬》在韩国上映,逆天评分9.6,票房在疫情期间也非常亮眼,豆瓣鹅组讨论帖几千转载,对于中国电影这部26年间唯一的金棕榈独苗,大家热情依旧。

所谓评论见真相,大家确实非常怀念30年前的中国电影。于是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我们在怀念30年前的中国电影——至年这十多年间的大陆电影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是港台电影最后的辉煌,还是内地电影逐渐走向世界?

内地电影走向世界

当《寄生虫》横扫欧美影展和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大陆这边极少与有荣焉,偶尔羡慕,普遍弥漫着通天的酸意。

因为这意味着曾,经在知乎上用“国际奖项挂零”这个事实辩驳韩国电影是中日韩吊车尾这个观点再不能立足,也就再也不能讽刺韩国电影只会抄袭好莱坞和港片毫无独创。

当日韩每年有着稳定名额进入欧洲三大时,华语电影自年后却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继《白日焰火》柏林金熊、最佳男演员之后,内地电影这几年唯一普天同庆的还是王景春、咏梅擒双熊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而真正具备分量的奖项几乎是摸不到边。

这几年虽然也有贾樟柯、毕赣、刁亦男、章明等人入围戛纳,不过更多是打酱油之旅,于是在中日韩三国电影battle里,日韩不断刷新履历,中方拿出来的依旧是90年代的遗产。

且总是非常标准的阿Q式发言:我祖上也阔过!

确实是,30年前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太风光了。

从年到年,华语电影只在年、年缺席了三大电影节奖项,除此之外每一年都能拿到分量不小的奖项,中国电影的祖宗基业也就是在这10多年间累积下来的。

剔除港台选手,不难发现大陆这边实力惊人,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同场竞技,且风格、主题完全不同,呈现多元并进的局面。

这些电影后来一次次被提及不仅仅在于获得国际殊荣,而是既敢拍,也拍的好。

《香魂女》、《大红灯笼高高挂》,传统父权制度下中华女性的觉醒和反抗;

《霸王别姬》、《活着》,惨烈的文革往事,之后《归来》只敢语焉不详的隔靴搔痒一回;

《秋菊打官司》、《鬼子来了》,要勇于承认存在于中国人民当中的劣根性,现在你批判一下中国人试试?

除了这些在国际上大展拳脚的荣誉电影,还有一批非常敢于搞事情的电影人。

第六代导演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管虎等在90年代纷纷执导电影,这是“叛逆与反思”的一代,直到现在其中大多数也依旧很燥,并且是华语电影最后的底裤。

王小帅以“独立电影”出道,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是自己筹钱拍摄,脱离了中国电影放映体系,后续拍出了《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艺术电影。

而《地久天长》在柏林擒熊,在国内上映时被阉割了10分41秒。

贾樟柯出名较晚,年才凭借《小武》获奖,后续执导《站台》《任逍遥》与《小武》形成故乡三部曲。科长现在已经是华语电影新一代话事人之一,以平遥国际影展扶持着国内的青年影人,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被封禁过五年的娄烨依旧保持着“自我”,最新的《兰心大剧院》已经变成了遥远的瞬间,管虎的《八佰》同理。

其实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也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创作者,只不过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是油滑的商业选手,要么是顾影自怜的文青,难成前辈们群雄争霸的气候。

到今天,没有人愿意承认内地电影落伍了,唯一维持我们在国际上面子的,还是那些不被主流承认的独立创作者。

退而求其次,有人以不断突破新高的票房成绩来挽尊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国际影响力,只要钱就够了,然而目前市场的畸形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

多少部凝聚主创呕心沥血的电影被无限期雪藏,即便越过层层阻碍上了院线,也是面目全非的删减版,常言道不要嗟来之食,我们却总是在看阉割之物。

早在30年前,国产院线是一片无限开放与自由的土壤。

史无前例的商业潮流

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从20年代中后期持续至3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以营利为目的、模式化制作的神怪片、武侠片和古装片等影片类型,像《火烧红莲寺》连拍18集。

第二次在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再出发创造了必要条件。

放映“引进片”成为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年11月,好莱坞商业大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六城市正式公映,结束了中国观众与西方最新商业电影隔绝数十年的状态。

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中影公司以票房分账的方式引进了十部“进口大片”,包括《亡命天涯》、《红番区》和《碟中谍》等。

年更上映了《泰坦尼克号》未删减版本,人人都目睹了杰克和罗丝在汽车内的缠绵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巴掌;

这些“进口大片”刺激了国产商业电影制作,国内的制片门槛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源可以更多地参与电影制作,电影制作力量变得多元化。

那是还没有影视公司的时候,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开始走向市场,在制作上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