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天敌 >> 影评浅谈年度佳片榜首痛苦与荣耀,内附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痛苦与荣耀》是70岁的阿莫多瓦的第22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晚年电影导演萨尔瓦的生活,也算是阿莫多瓦的自传体影片。
同类型的影片有:瑞典严肃艺术家伯格曼的《野草莓》,是其艺术巅峰之作。以及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八部半》,是巴赞口中的“象征主义”大师的代表作。
前两者均是具有先锋意义的艺术顶级作品,而《痛苦与荣耀》如何可以与之并列讨论呢?
上月,《时代周刊》又把年度十佳的第一名给了这部影片,同时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位列第二,昆汀的《好莱坞往事》第三,奉俊昊的《寄生虫》第六。
然而是什么样的电影能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第一呢?我们就从剧作和视听角度以及社会影响上做一个较为深度的解析。
电影中出现的八部半的海报《八部半》电影海报首先,在主题维度上,我们可以将《痛苦与荣耀》看作是《野草莓》和《八部半》的结合体,其涉及了亲情、友情、爱情、事业(导演生涯)、病痛以及死亡等重大主题,即每一个主题均可以独立成为一部影片的重心。
如上所述,本片涉及的主题非常繁杂。同时时间维度跨越之广:从童年至老年。要在一个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维度里讲述清楚,其难度是超出想象的。阿莫多瓦则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套层结构将这件难事,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虽说用的是一个套层结构:戏中戏,并非具有先锋意义。但有所不同的是,他将套层结构中的第二层:童年往事,藏在了回忆与梦境之中,以一种大脑的意识活动方式来呈现。如果不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是完全无法知道这其实是导演导的一出戏。
同时阿莫多瓦通过这种剧作结构扩大叙事空间,将其结构在1小时53分钟内,堪称结构奇迹。明显这是一种极高密度的叙事,但也因为现在与过去时空交叉叙事的关系,而使得叙事节奏合宜不拖沓。
而这种合宜,是通过用过去时空的叙述加速现在时空的剧情发展,以及通过现在时空的叙述加快过去时空的剧情发展而实现的。
比如在与女演员相遇聊天的段落里,借助餐厅西装革履的老人弹钢琴画面转场回到童年选唱诗班的场景中,再转场到现在时空时,直接是下一个事件:去看聊天中提及的好友阿尔贝托。
完全避免了如何设计与女演员的告别,以及打车的部分,既避免了叙事的冗杂又使其顺畅符合逻辑。这是,过去时空对现在时空的加速。
字幕勿信另外一处是童年回忆:出身贫寒的日常生活,与母亲的闲聊。接着用现在时空的短暂清醒来为过去时空加速,直接进入搬家事件。这是,现在时空对过去时空的加速。
阿莫多瓦选择的套层结构本身,带来了很多便利。除去这一明智的选择,本片在剧作与视听的结合上,也尤为出彩。
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很多难度。套层结构,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两个时空的完美融合以及两个时空的独立而区别存在,这时候便需要在视听方案上下许多功夫。
首先,两个空间的区别,是通过视觉设计来实现的。道具、色彩、声音。比如前面提到的,钢琴那段的转场,一个现代钢琴和一个古老的木制钢琴,以及现在时空中钢琴弹奏者身着西装和过去时空神父的袍子,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色彩上,过去时空:整体色调较为纯净,色度较低,且场景多以外景为主,亮度更高,轻松且富有诗意。现在时空:整体色调较为艳丽,色度较高,且场景多以内景为主,亮度偏低。
声音则是,过去时空的轻柔,现在时空的焦躁紧促。以开场的萨尔瓦妈妈洗衣服时唱的民歌和开场游泳池的配乐为例,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其相融性,则是通过完美的转场来实现的。转场的一般做法是在剪辑上的处理,如画面转场(如剧中第七次转场:童年萨尔瓦中景接老年萨尔瓦中景)和声音转场(台词转场和配乐转场:如老年萨尔瓦回忆,答应母亲让她死在家乡这段落。第十六次转场:以台词“我还是食言了”加配乐的方式,声音与音乐在过去时空先起接着画面回到现在时空)。
但阿莫多瓦更胜一筹的地方是,抛弃技巧性层面的转场:而是实现剧作层面的转场。
他教给观众一个法则:就是当老年萨尔瓦睡觉或者昏沉的时候,便是时空切换之时,其实现的方式便是推镜头,这是其中一种镜头方式。
开场,老年萨尔瓦在游泳池做憋气训练。第一个转场,也是第一个推镜头:仿佛要进入到主人公的脑袋里……再用游泳池水叠化成河流。这也是为什么说这是作者在教观众看懂这个镜头,第一次,他用了传统的叠化手段,而非直切。
第五个转场,也是第二个推镜头:和好友阿尔贝托吸毒后,推镜头至近景,走入人物的大脑意识中……搭配声音转场,“萨尔瓦”的台词响起,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了现实逻辑也符合过去时空的剧情发展。
抛出为结构服务的镜头设计之外,还有很出彩的细节。前文我们说过推镜头的使用,现在说一下拉镜头。其中一处,萨尔瓦翻看邀请函同时与在厨房的友人对话时,镜头是中景,而当对话的友人要走向萨尔瓦时,镜头拉远,小全景。中景:是在表达萨尔瓦的心情,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情。而小全景:是两人的日常事宜对话。通过台词我们可得知其中一个是情绪表达,另一个是日常事宜对话。
这一表现尤为精妙,一般导演可能会通过镜头内部,演员的运动来实现这一叙事,而省去拉镜头的手法,已成全表面上的镜头的流畅度。而阿莫多瓦则完全顾及到了将剧作与镜头设计融合在一起的更高级的处理:镜头与剧作与情感的相融。
同时还不得不提及另一个高级手法:以表代叙,纯镜头叙事。以这段发现好友阿尔贝托还在吸食海洛因为例,没有一句话,但其中却包含着阿尔贝托的内心:你发现了?我还在吸毒,有些尴尬。以及萨尔瓦的内心:你还在吸毒,但同时萨尔瓦的有些挑逗意味的反应,为下文两个人一起吸毒做了铺垫。
阿莫多瓦的镜头,是将意识与镜头融为一体,将情感与镜头融为一体,将情节与镜头融为一体,高度电影化的说法,这全然是作者电影导演的精妙之处,也是艺术电影的精妙之处。
但与前文提到的两部艺术电影《野草莓》和《八部半》不同,他没有采用强烈的解构,以及超现实叙事,只是普普通通的结构,从而进行作者化的变形。这是不同于前两者的先锋意义,也是阿莫多瓦在《痛苦与荣耀》上的惊喜之处。
但因为高度的电影化,反而会使这样的电影看起来有点难受。
但这并不是剧作层面上的难看,整体来看它是很符合剧作的基本要求的:冲突的数量,矛盾的铺陈以及反转都很合格。但它并不愿去依赖剧作法则上的大情节带给人内心强烈的冲击,比如死亡。但通过情感的表现出来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心力。
如影片的第一个段落:不再写作拍电影的萨尔瓦遇到一个不演戏活不了的苏乐玛。萨尔瓦主动提到了演员阿尔贝托,也是本片的第一个冲突:“那混蛋从来不按我写的演,所以那时我真想杀了他。”32年未见后,却因电影资料馆修复的《味道》,准备重映而再看后“虽然不好意思说,但我被打动了。”
影片的前7分18秒几乎概括了后面发生的一切矛盾和冲突,开场用一个特写镜头,表明的病痛,与水边玩的童年记忆,与老友32年的不往来,以及不再创作的他“只是活着”的生活状态,都一一呈现。矛盾与铺陈都呈现在了第一个段落里,非常符合编剧法则:前10分钟交代清楚主线。
但这类片子剧情的紧凑不是以场景的多变来完成,而是通过叙事来实现的,但这种场景的一致确实会加剧看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另一部分观众难以忍受。
说完了缺点,说说优势。从内容上而言艺术电影的细节非常之丰富,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电影可能要看个三四遍,或者像有制作电影需求的姜文,曾经拉片《美国往事》几十遍。
看似平淡,他讲述的更符合人的情感与心理,那些细微的细节,足够回味一生,每一个阶段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尤其是在对老年萨尔瓦的展示上,腰椎关节融合手术后,背的上半部完全不能动。上下出租车的时候、捡药片用枕头垫在地上的时候、系鞋带很费劲,这些均是老年人才有感受,也许到老年的时刻你会感慨万千,就像何炅在节目上看到一堆药便哭了一般,因为他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一堆药。
以及当死亡来临时,萨尔瓦不断地想起母亲,他亲自送走的亲人。其实父母是挡在死神面前的一面墙,而母亲的去世前那样轻松地谈论死亡,是萨尔瓦无能为力的地方,他惧怕死亡。
他的母亲是一位有信仰的女性,这也是为什么她可以从容面对死亡。与萨尔瓦的“在那些痛苦交加的夜晚,我信仰上帝”是全然不同的。或许,从萨尔瓦的母亲身上我们能看到上帝对生命的祝福。
粗糙来讲,这就是高级电影的追求: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哲学层次的电影艺术。而关于老年生活,关于痛苦,关于记忆,关于上帝……这种种的思考,终有一天安慰你的人生。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在回忆母亲的大段落中,萨尔瓦不断地想起陪伴童年的石头蛋记忆,曾经补丁衣袜的工具,如今最没有用的东西,留下来成为纪念。是一个很好民俗细节,也是一种高级的剧作技巧。
说一说结尾,萨尔瓦重新拍片,一如苏乐玛提出疑问:“我一直以为你是那种不会退休的人。”剧里的导演不再写作与拍片,一如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不拍电影的时候,我到处旅行,同时思考下一部电影。”对于像他们这类型的人,可能一辈子也离不开这件事。是什么原因而停滞,导演自己也不得而知,但这就是年老带给生命的意外。
但就像萨尔瓦所说:“我大脑里的东西带给我知识与创作同时也令我痛苦”,被抑郁症折磨,而经过这一波身体精神的巨大折磨后,才有了这部影片《痛苦与荣耀》,其意味很清楚,生命中的痛苦为得是荣耀上帝,而这种荣耀就是生命本身的荣耀。
阿莫多瓦本身便是很质疑宗教的,但但却因为年老而改变,拍出这样的片子令人觉得有些意外。但这也是年老本身的一种和解,如今这个世代“上帝已死”是普遍的呼声,但也唯有面对死亡与不可抵挡的疼痛时,人力再无改变时,上帝才回到我们心中。
而值得一提的是,萨尔瓦是喜欢男性的,似乎应了现实层面,guy要么结婚要么做艺术家。他成了一位独身的艺术家,而他的男友则正常结婚生子。
但萨尔瓦的爱情是美妙的,童年的初恋,一见钟情,而惊慌失措,又小心翼翼。成年的爱情,充满艺术家的浪漫:爱情可以战胜一切,最终被现实挫败,男友结婚,自己独身在马德里渡过黑暗时光。到最后老年的重逢,却男友的一句:“一定要再联系”而决心戒毒、治疗病痛,成功救赎了自己。
最后说说,社会影响力这件事。故事的主角是步入老年的导演,他的生活,他的一切,注定成为艺术题材,比如拿了金棕榈大奖的《爱》:老年人的爱与病。
眼下媒体也好社会也好,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