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片《麦路人》于9月17日在内地公映,影片上映三天票房超万,豆瓣口碑6.7分。作为近年的华语剧情片来说,这个口碑不算低。它拥有一个新颖且非常引人共鸣的题材,有着细腻的调研和面向底层世界、人间苦难的勇气,并努力编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演员的发挥也没有失常,但,仅此而已。虎头蛇尾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走向,使影片从沉郁深厚滑向了苦情滥情。在年香港金像奖上,《麦路人》曾获得10项提名,但最终在横扫奖项的《少年的你》压制之下,只夺得了一项最佳男配角。放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能够有10项提名的影片足够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但放在如今日渐凋零的港片世界,10项提名也不过是证明了这部电影只是做到了应尽的本分罢了。影片前半段有着不少细腻精致的华彩,但后半段渐趋沦为狗血电视剧集,实在让人失望又可惜,创作者显然沉溺在苦难的情境下无法自拔,既没有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心的动力,也没有摆脱各种常规煽情桥段的技巧,于是,绝症、孤儿、发疯,以及回归家庭的戏码纷纷被安置在各个主要角色身上,人们面对生活的挣扎与微光般的温暖,在这些庸常且宿命式的悲剧面前,被一一消解掉了。文、排版、编辑丨XY镜头对准“另一个世界”《麦路人》有着一个很真切又新鲜的视角,这使它在立意上就有着高人一筹的眼光。影片聚焦在香港底层的贫困人口中,一群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住所,只能选择在麦当劳快餐店过夜的人们。因为麦当劳24小时的营业时间、不拒绝顾客长时间在店里逗留的营业方针,从而生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又游离于社会的主流。在香港,他们被称作“麦路人”,音同粤语发音的“陌路人”。这种因为生存环境和个人境遇造就的特殊群体,是描写底层贫民的电影最好的素材,比如欧洲电影中的移民,美国电影中的小镇。香港由于地狭人多,寸土寸金,更是这类电影的绝佳土壤,比如张之亮的《笼民》,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都是描绘特殊住房条件下的少数群体。近两年的金棕榈,日本的《小偷家族》和韩国的《寄生虫》,也都是如此,靠盗窃维生,靠欺骗混入上流社会——底层人民中总有一小撮特立独行的人士可以超越我们的想象。这些人,不同于一般在向主流生活努力靠近的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特定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游走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并打破了某种约定俗成的生活准则,形成了独属于他们个人的生活规范。他们是电影镜头最乐于、也最应该捕捉的“另一个世界”。细腻描绘“异类中的异类”《麦路人》在影片的前半段,有着非常碎片化的、巨细无靡的生活细节展示,这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主创们在做了大量充分调研的情况下(据说导演在9年前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