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小时候吃的打虫药现在为何不见了1862年

发布时间:2024/12/8 15:19:4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那么,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打虫药,如今却为何难觅踪迹了?年4月20日:法国化学家暨微生物学家路易·巴士德和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完成了首次巴士德消毒法的测试。

巴氏消毒法主要是对付细菌,而对以前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其实是虫卵。

很多人不知道,在建国之前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喝热水的习惯。

一来当时农民比较贫穷,烧热水需要的柴草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就在第一位。当年有不少砍柴卖柴人,甚至以此为生;

二来那时候的江河水污染较少,甚至稻田里面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三来在建国多年后,老百姓仍然缺少热水瓶,缺少可以保温开水的东西。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保温瓶于年诞生在北京,它就是上世纪家喻户晓的鹿牌保温瓶。

缺少保温瓶就难以长期存放热水,建国前喝热水的人不多。

那么,为什么建国以后中国人开始普遍喝热水?

主要是对付水中的虫卵。

如果水里面有细菌,喝下去以后正常来说很快就会生病。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这条河有问题,就没有人会在河里喝水了。

但是虫卵就不同,寄生虫的成长和繁殖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在看起来很清澈的水中,其实也有虫卵存在。

人喝下去以后,容易被各种虫子寄生,可能有严重后果。

年,一个26岁的深医院。他突然发病,晕死过去,大小便都失禁了,非常危险。古怪的是,对小伙做了很多检查都基本正常,他根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怎么差点送了性命?不过,随后发现小伙子脑部有异常情况,却又不是常见的脑部疾病,让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血液检查报告,医生们恍然大悟,这是寄生虫的杰作。

这个小伙脑部发现了一种叫做“广州管圆寄生虫”的东西,它导致脑部部分组织病变,才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小伙子自己介绍:他从小到大都有一个习惯,喝生水。无论是井水,河水还是自来水,他都不经煮沸直接喝。

这种寄生虫就是在生水里,被小伙子喝进肚子。这种病治疗起来很麻烦,甚至需要开颅手术,相当吓人。

年,湖南衡阳一个孩子身上长了不明包块,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寄生虫裂头蚴。

这种寄生虫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当人喝下没有煮沸含虫卵的水或被污染的食物后,虫卵进入人体,便会被感染裂头蚴病。

这个孩子有个生活习惯,喜欢喝未经烧开的井水,就感染了这种病。

孩子运气较好,病情相对较轻,寄生虫只是在皮下游走。然而这种寄生虫也可以游走到中枢神经系统,游走到大脑里就有可能引起颅内压力增高;一旦出现眼球裂头蚴感染,可能出现角膜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失明;幼虫死亡后疤痕化了还可能引起抽筋现象,也就是癫痫。

建国后老百姓尤其是农村的乡民习惯于喝生水,寄生虫病很多。

国家推广喝热水,主要对付寄生虫病的。

对付寄生虫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吃打虫药。

萨沙小时候记得,每年都会吃一种打虫药。这种打虫药是一种宝塔的形状,甜甜的像糖果,我们小孩叫做宝塔糖。

就像上面提到的,当年小孩肚子里都有蛔虫。

20世纪50年代,国内儿童蛔虫的感染率大约是80%到90%,也就是几乎每个儿童肚子里面都有蛔虫。

随着改革开放,蛔虫病越来越少。

年在全国的抽样调查,儿童蛔虫感染率大约12.7%。

如果是在城市内调查,数量更是稀少。比如年在杭州西湖区的抽查,感染蛔虫的为1.93%。

年,北京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约为0.25%。

看来,患蛔虫病的主要是农村的孩子,那里卫生条件较差。

既然蛔虫病少了,尤其城市里面几乎没有,也就没有必要吃蛔虫药了。

所谓是药三分毒,宝塔糖里面主要成分是磷酸哌嗪,能够麻痹肠道里面的蛔虫,导致他无法吸附到肠子上,会随着儿童大便而排出体外。

然而磷酸哌嗪存在微量的神经肌肉毒性,对于成年人当然没什么影响,对于儿童存在一定的毒性,所以能不吃最好别吃。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