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形状 >> 寄生虫霸气横扫奥斯卡,奉俊昊用细节堆
文/月如
在刚刚落幕不久的第92届奥斯卡终于落下帷幕,奉俊昊导演的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原创剧本四项重量级大奖,打破多项奥斯卡记录,并且是奥斯卡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应该有不少人同我一样好奇这部能够获得四个小金人的电影好在哪里,因为好奇,所以看完了完整的影片,四个小金人实至名归。《寄生虫》是由奉俊昊导演的剧情电影,秉持奉导一贯的风格,此片中虽然没有特别悬疑科幻的故事,却有种悬疑科幻的感觉。同时奉导巧妙利用建筑空间展开故事情节,穷人家的半地下室和富人家的套房别墅形成鲜明对比,两个空间的故事情节同时推进。
最让我震撼的是很少有描写人性的电影是用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来堆砌的,随着所有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节奏逐渐变快,人性达到极限,电影达到高潮,最后突然大反转节奏放缓,让观众随着电影进行人生的思考反思,电影结束,观众还在沉思,故事性和技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许,这就是《寄生虫》成功的地方吧。
此片中的线索非常丰富,看得见的石头、灯泡、抽象画等,看不见的气味、计划等,还有奇幻的摩斯密码表,都贯穿在整部影片中,描述了一个关于阶级、关于人性的故事。一位很细心的影评人曾经统计过,全篇的台词中,“计划”出现18次,“味道”出现12次,“石头”出现5次。每个细节,每个提示的出现都有它所存在的价值。何为人性的极限?下面通过影片中的细节来见证人性的极限以及打破极限后的人性扭曲。
01细节一:石头的历程
那块上方竖立,感觉要直上青天的的山水石贯穿整部电影,电影开始,基宇把它带到半地下室,成了他意念里的转运石,他把自己托付给了这块石头。这块向上的石头象征着基宇的欲望,暴雨淹了地下室,石头失去重量漂浮起来,基宇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就算待在别墅里,也无法自在从容。影片最后基宇幻想中把石头放回山上小溪,石头却没有浮起来,留给观众的问题是基宇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吗?
02细节二:多颂的抽象画
多颂小时候在吃生日蛋糕后,看到了地下室走上来的前管家丈夫,被多颂认为是鬼,成为多颂的心理阴影,所以不管是墙上挂的那幅画,还是新画的,都是他心中最阴暗可怕的形象,但是朴社长一家都没有看出来,基宇和基婷去了都注意到了这幅奇怪的话,说明他们心理本身有黑暗的地方,才会懂得。
03细节三:吉泽谈到尹司机
经过三次成功地“偷梁换柱”,吉泽一家全部到了朴社长家中工作,朴社长一家出远门,吉泽一家四口在别墅里尽情地享用本不属于他们的一切,穷到极致的贪婪表现的一览无余,可是酒后的吉泽提起了因为自己没了工作的尹司机该怎么办,几秒钟的镜头表现了他内心最深处的一点善,他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04细节四:蟑螂
影片多次出现蟑螂,第一次在半地下室,一家人忍受消毒药的奇怪味道,也要任凭免费的消毒车通过窗户把药喷到地下室里。之后一次在一家四口在朴社长家喝酒时,妻子忠淑说丈夫吉泽活得像蟑螂一样,只要灯一亮,迅速灰溜溜的逃跑,吉泽迅速恼火一把抓住忠淑的衣领,两人对视几秒后又哭又笑,说在演戏,其实很明显吉泽觉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侮辱,可是他自己清楚无能为力,这段的演技真的很赞。事实证明他们真的像蟑螂一样活着,朴社长一家临时回家,八分钟的时间,一片混乱,那是开灯后蟑螂的逃跑时间。
05细节五:味道
“味道”第一次出现是多颂闻到吉泽一家身上有同样的味道,没错,那与其说是半地下室的味道,不如说是满心欲望的穷人味道,现实中没有那么不堪,只是电影采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到极致。吉泽自尊心的受伤程度与味道出现的频率成正比,所以最后一次,朴社长再次表示厌恶穷人身上的味道时,吉泽没能承受住,用刀刺死了朴社长,电影达到了高潮。
因为太穷,所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因为太穷,所以不想努力,只想寄生上流;因为太穷,所以认为这就是可以不善良的理由;因为太穷,所以自尊心要太强,难道都是太穷错了吗?电影一开始一家人连最基本的手工活都不想做好,那日子怎么可能会有好转;把生活寄托在一块石头上,那生活怎么可能会好转。
穷人永远不是坏人,细节证明他们也是善良的,他们是被生活所迫,可是最怕“人穷志短”,自尊心还强,不管手里拿到的是好牌还是烂牌,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局打赢吧,相信自己,我们一起努力!
看到人性的极限了吗,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理性地跟它保持距离,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人性也许无好坏,只是需要我们跟它和解。
(编辑/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