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后,它原本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准备再来一次获奖演讲,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最佳影片被来自韩国的《寄生虫》给“抢走”了10个提名,最终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这些偏技术类的奖项。无论如何,当然了最佳影片的结果往往不只在电影本身,外界的许多因素都会干扰结果。《》依旧是一部让人大呼震撼的电影。这和电影强大的制作班底脱不了关系。导演萨姆·门德斯首部个人故事片《美国丽人》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指导过两部系列动作片,在情感类剧情片的把握上也很出色,代表作《革命之路》到现在仍是探讨婚姻关系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摄影师罗杰·狄金斯,代表作包括《银翼杀手》、《美丽心灵》、《冰风暴》等知名影片。曾在《革命之路》中担任摄影师,这次《》也是他与导演萨姆·门德斯时隔多年的再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后罗杰·狄金斯堪称奥斯卡钉子户,这次是他第二次拿奖,但他有15次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配乐师托马斯·纽曼,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闻香知女人》等。这次在电影中,他制作的音乐与镜头的接合感十分紧密。紧张处低沉焦躁的鼓点声,静谧处的悠扬管弦乐、大提琴,都让观众绷起神经来沉浸在影片的视听世界中。剪辑师李·史密斯,代表作有《蝙蝠侠:侠影之谜》《星际穿越》《敦刻尔克》。虽然有过多次参与战争片剪辑的经验,但我想《》对于这位老练的剪辑师来说,仍会是个不小的挑战。这就要说回影片本身了,《》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中爆冷夺下多项提名,甚至被国外影评人誉为“《拯救大兵瑞恩》后最好的战争片”,并非浪得虚名。其最大的噱头,就在于影片使用了全片“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所谓的“一镜到底”,要求整部影片中的拍摄画面连续不间断,在一个镜头内完成电影。要在一个镜头内不NG完成整部电影,对于演员的表演、拍摄技巧等方面都非常苛刻。所以到现在真正做到一个镜头调度出来的影片少之又少,比较出名的如索科洛夫指导的《俄罗斯方舟》,算得上“一镜到底”的史诗级作品。除了这种拍摄方式,也有些影片利用后期的剪辑加工来达到“一镜到底”的表现方式。像《》就是通过后期制作来达成“一镜到底”的效果的,虽然听起来似乎比真正的“一镜到底”简单很多,但实际上拍摄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一战中的两名英国士兵接到命令,要穿越敌军的战区通知另一队英军停止进攻的作战情报,阻止名士兵落入敌军的陷阱中。影片拍摄的就是士兵传递情报的这段路程,全程镜头紧跟主角,从一个战壕到另一个战壕,有点像战争“公路片”。战区的“一镜到底”充满困难,电影中没有一个场景是重复的,而为了不使镜头单调,拍摄方式也在不断切换。从聚焦人物情感时的大特写,到表现丘陵广袤的俯拍全景,影片的分钟都衔接在一个镜头之中。为了全方位地塑造一个立体真实的战区情景,摄影师手持摄像机跟随主角,时刻都处于运动状态,有时甚至要用钢索吊起摄影师和摄影机。此外,为了隐藏电影的剪辑点,导演的场面调度也至关重要。《》中的几处剪辑痕迹都非常自然,比如主角刚从上级那里接到命令准备出发离开时就有一个黑屏剪辑点。士兵背着背包在镜头跟前往外走,背包晃动间形成了黑屏。这个镜头里的黑屏转瞬即逝,人物的运动状态也让观众产生了镜头持续不断的错觉,非常巧妙。电影中充斥着这样细微处的剪辑点,不仔细看的观众很可能找不出,但也有一道“送分题”。影片的中间部分,主角被敌军打中,掉下楼梯后陷入了昏迷。这是全片中最明显的一处剪辑点,并且电影中的时间也通过这次昏迷后的黑屏出现了唯一一次时间跨越,由白天进入了黑夜。镜头始终在主角的周围移动,很容易就让观众代入主角,跟着他一起踏上穿越战区的惊险之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片中紧张危险的氛围。除了让人惊艳的“一镜到底”外,《》也展现出了战争片的另一种表现可能。在过往的战争片中,爆破、轰炸的大场面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画面中充斥着炮火的咆哮和战士的嘶吼,用以表现战争的残酷。但《》中对直面战争场面的描写却少之又少,主角经过的战壕和敌区,是沉寂的。战争刚刚结束,敌军正在撤走的途中,一片战后的残骸。士兵的尸体倒在了沼泽、泥土里,有些甚至挂在了冰冷的铁丝网上,以各种畸形的姿势结束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成为了战争无情的最佳展示品。遍地尸骸的寂静之地,让人深刻地感到了生命在战争下似乎是廉价的。这种战后血腥沉寂场面的刻画,所带来的冲击力并不会比直接刻画战争来得小,甚至更为瘆人。影片的前半部分被惊悚包围,而在主角陷入昏迷再次醒来后,电影似乎又换了一种氛围。地下室里的法国姑娘,在油灯下温和善良得如同圣母。夜色里火光冲天,残垣断壁如同末世情景。画面中的消防栓如同站立在炮火里十字架,冲突感非常强。光影构造出来的场面,美到令人忘了这是一部战争片。但电影中同样具有一些缺陷,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紧迫,还要求“一镜到底”的时间空间连贯性,主角必须时刻在前进的路上。这就导致了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塑造都像是走马观花,有流于表面之嫌。在“一镜到底”的局限性下,士兵通过战壕的部分难免显得冗长乏味。而相对应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在电影中则没有得到充分的刻画,往往是浅尝辄止。甚至“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特都只是在电影最后短暂露面,几句台词简单带过,让人有些遗憾。剧情上的单薄,也是影片的提名多集中在技术类奖项的原因。不过不管怎么说,《》对战争片的尝试还是非常新颖的。不管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还是氛围刻画的沉寂漫长,都和以往强调爆破大场面的战争片都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个人体验上来讲,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战争片!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