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习性 >> 从不给非英语片颁最佳的奥斯卡,为何爱上韩
奥斯卡每年都会颁出一个最佳,然而今年的最佳或许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具特别意义的——因为它是来自韩国的《寄生虫》。
众所周知,奥斯卡是美国电影学院奖,一开始只面向美国电影,虽然之后渐渐向国际电影放开,但众多导演的目标仅限于夺得最佳外语片,那已经是作为国外电影人能拿到的超重量级荣耀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部作品是那年最优秀的非英语片——至于最佳电影最佳导演?那是想也不敢想的,简直是天方夜谭!
直到今年这个记录终于被韩国人用一部《寄生虫》给打破了,是历史上第一部外语片拿了最佳,也是历史上第一部非美国班底的电影拿了最佳,这对于韩国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荣耀,对于奥斯卡评委来说更是很不容易的决定,美国人竟然真的可以突破种族、国界,把最大的奖项留给外语片,实在震撼。
那么话说回来,《寄生虫》这部电影本身究竟有多好呢?有人说本片探讨的阶级和贫富差异的议题很讨奥斯卡评委的胃口,事实上这也讨全世界人的胃口。电影主角由两大阵营组成,一方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四口,一方是住在大豪宅里的社长一家。
乍看之下,这应该是个控诉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黑暗,穷人不得翻身,富人作恶多端的故事,在我们熟悉的语境里,这个世界是杀人放火金腰带,补桥修路无尸骸,穷人、受苦受难的人总是最善良的,令人同情,社会需要改变——老生常谈的议题。然而《寄生虫》似乎并不准备做那个“革命者”,而是采取一种异常冷峻的口吻,直呼这群穷人是富人家的“寄生虫”。
毕竟他们并不善良,也并不让人同情,不像我们习惯的——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因为等钱挣够实在太遥遥无期,奋斗八辈子也不可能在首尔江南区拥有一栋豪宅,还是坑蒙拐骗来得快。穷人也有脑子,不甘于老老实实受穷,自然也有使坏的路子,这或许才是现实。
而富人也不是刻板印象里的邪恶,他们看上去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甚至有点“傻白甜”——太好骗了吧!
可仔细看下来才知道,他们不是好骗,他们只是骨子里的傲慢——长期养尊处优养出来一种别样的天真;现在的富人当然不可能像杨白劳那样,凶神恶煞写在脸上,他们只会在碰到真正从黑暗底层爬出来的穷人时下意识地掩鼻奔逃,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出卖自己。
社会有病,穷人富人都逃不过,《寄生虫》不直接怜悯贫穷,却九曲十八弯地,起到更深的讽喻效果。看似通俗搞笑的商业类型片剧情却起到回味悠长的效果。这不是一部电影的胜利,这应该是韩国整个电影工业不断突破创作出新类型的集大成。天时、地利、人和都降临在奉俊昊身上,鸿运挡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