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天敌 >> 二十四节气与劳动者一个大学讲师手中的神
原创劳动午报劳动午报收录于话题#二十四节气与劳动者2个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定“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是惊蛰节气,小午精心制作了“走马灯”,让我们跟着节气走,感受着自然和时间的变化。
注: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向右滑动即可让图片动起来
惊蛰节气
小午带您走进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了解惊蛰与一位大学讲师的故事
惊蛰时分,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伏了一冬的虫兽纷纷苏醒。此时,与动物打了12年交道的北京农学院动物解剖学教师杜孟泽正忙着一项重要工作——动物标本养护。
“春雷响,万物长。每年惊蛰前后,虫蚁等昆虫活动频繁,动物标本虽然经过防腐处理,但时间久了,防腐剂也会过期失效,因此一定要在虫蚁大量滋生前为标本做消毒、灭虫、除尘等处理。”杜孟泽解释说。
92年出生的杜孟泽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便回到本科时候的母校北京农学院担任动物解剖学教师。除了日常授课,他还承担了解剖室和动物学教学标本的制作和维护工作。
北京农学院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有多个标本陈列室,分别陈列展示骨骼标本、塑化标本、动物学标本、病理标本和寄生虫标本。杜孟泽所在的解剖教学组主要负责前三种标本的日常管理。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使用,他和同组的老师主要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进行标本养护。
不同类型的动物标本,养护手段也不尽相同,“对于储存在密封瓶中的软体动物标本,只要定期加注防腐溶液就可以了。对于质地较坚硬的干制和塑化标本,要用清洁刷轻轻地扫去上面的浮尘。如果标本存放年头太久,失色严重,就要用专业颜料进行补漆补色。”杜孟泽说。
采访当天,杜孟泽没有教学安排,完成部分标本养护工作后,他便回到实验室,开始了另一项工作——标本修复。
为了节省购买新标本的经费,杜孟泽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修复一些破碎的动物标本。
“相对于制作标本,修复更考验技术,因为不仅要完全了解制作的过程,还要懂得如何维修和补救。”说着杜孟泽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晶莹剔透的物体放在维修台上。
“这是一只九齿盘虾的透明塑化标本,相比于传统技术制作的节肢动物标本,这种制作方法可以更好地观察它的内部结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标本制作师傅要对它的甲壳进行脱钙、脱色、脱水和塑化等多种工艺处理,这只标本的双侧前额板受损了,正好今天修复一下。”杜孟泽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破碎的标本修补到了一起。
“虽然修补这些东西比较麻烦,但这是我兴趣所在,尤其是完成修补工作后的成就感,让我乐在其中。”杜孟泽推了推眼镜说。
监制:金海鸥
图片:于佳
海报:赵子墨
H5制作/文字:宋晓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与劳动者
一个大学讲师手中的“神奇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