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张幼仪历尽千帆终涅槃,你的善良定被善待

发布时间:2023/4/21 13:37:14   
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爱出着爱返

福往者福来”

——致敬张幼仪

张幼仪,民国第一离婚案女主,出生于名门世家,身世显赫,大名张嘉玢。“玢”在古代是“玉”的意思,意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幼”为善良,“仪”为端庄、正直。

张幼仪的一生,配得上她的名字,她以善良和解伤害,以美德孝敬公婆,以坚忍顽强的姿态,对抗命运的不公、承担自身的责任。

她是坚韧的,用一生诠释着“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

01

张幼仪是张家的第6个孩子,在人丁兴旺的家庭中长大的她,从小就被父亲教育成一个大家闺秀.

“我从小就被告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企图自杀是不孝之举。这让我在日后面对不幸时,选择继续我的生命,光耀门楣,自食其力。”

张幼仪一生中的不幸,几乎都与她的第一任丈夫徐志摩有关。

徐志摩漫画

年,张幼仪的父亲张润之把她叫到身边,给了她一个银质相片盒。打开盒子,张幼仪第一次见到了带着金丝眼镜的徐志摩,她晓得,这是父亲为她订下的亲事。

张幼仪深知“父母之命不可违”,所以点头答应。

可她浑然不知,徐志摩初见她照片时,只觉得她是个“乡下土包子”。她也不知道,母亲为了将她和徐志摩的八字合上,生生把她的属相从鼠改成狗。

生肖改了,但命运却没改变。

张幼仪与徐志摩

15岁的张幼仪出嫁了。大婚当天,宾客们闹洞房,开很过分的玩笑,所有人都十分尽兴。张幼仪一个人坐在洞房中,多年后,她说:“当天所有来宾收获的快乐,恐怕也远远高于我。”

很深的夜里,宾客散去,徐志摩才迟迟进入洞房,掀开张幼仪的盖头,他们在床笫间成为了夫妻。张幼仪说:“他那样讨厌我,却最终输给了我的身体。”

敏感的张幼仪,早已意识到徐志摩不喜欢自己。她以为,只要为徐家诞下子嗣、绵延香火,徐志摩早晚会接受她的。

想法如此美好,现实如此残酷。于徐志摩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旧思想,是错的、要不得的,他不想在无爱的婚姻中停留一分一秒,也急于用行动鞭挞这种“陋习”。

一天,忍耐多日的徐志摩,突然对张幼仪说:“我要做中国离婚第一人。”

刘若英在《人间四月天》饰张幼仪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张幼仪的心,但她却选择包容,她默默地吞掉徐志摩带给她的痛楚,照旧对公婆晨昏定省,照顾家务事无巨细。

或许,是这份善良感动了苍天,她很快怀孕了。几个月后,张幼仪诞下一个男婴,徐母给她套上一个祖传的镯子,整个徐家真正接纳了他。

张幼仪暗自想,自己生下了男孩,不可能犯“七出”,丈夫是绝对不会休了自己的。

婚姻中,女人一旦卑微到尘埃里,就永远无法开出花来,因为男人只会在尘埃上方狠狠踩上一脚,碾碎幸福的种子。

长大后的徐积楷与张幼仪

02

徐志摩就是那个碾碎张幼仪幸福的男人,孩子还没满月,他便出国留学。

张幼仪被留在深宅大院中,每日与婆婆为伴。她看着墙外的花,探入院子,美,却无法采撷。连一株花都那样自由,人却只能被锁在庭院里观赏流云,忍耐万般寂寞。

万里之外,徐志摩追求着诗和远方,在充斥着开放文明、包裹着几分浪漫色彩的英国,他与林徽因相遇了。

林徽因的学识和俏皮,完全符合徐志摩心中对“新式女性”的期待。他忘记了守在家中的妻子,忘记了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他第一次嗅到了爱情的芬芳,唤醒了他充满野性的欲望。

年,徐志摩写信“邀请”张幼仪前去英国陪伴。张幼仪受宠若惊、喜出望外,以为自己的丈夫在国外受尽了背井离乡的苦楚,终于明白了家人的温暖。

张幼仪与徐志摩在剑桥合影

但张幼仪想错了,船靠岸时,她远远就看到来接她的徐志摩。他依旧如多年前一样,面露不悦。

张幼仪心中的光,暗下去一些。但她不知道,未来6年,她的人生都将在黑暗中跋涉。

在沙世顿定居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每天只能依靠徐父寄来的元度日。为了节俭开支,张幼仪亲手为徐志摩煲羹汤。

而徐志摩仍对她不理不睬,他白天邀请许多朋友到家中做客,总是活跃开朗,等宾客散去,他便一边看报纸一边吃饭或喝茶,从不跟张幼仪说一句话。

原来在婚姻里,永不休止的宁静和永不止歇的争吵一样可怕。张幼仪如同被闷在一个罐子里,心中盛着太多无奈、沮丧与伤痛。

徐志摩

03

不久后,张幼仪怀了徐志摩的第二个孩子。她思考多日,小心翼翼地对徐志摩说:“我怀孕了。”此刻正在看报纸的徐志摩,连眼皮也没抬一下:“打掉。”

“听说打孩子要死人的。”

“火车还会出意外呢,你听过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

一向温柔多情的男人,面对自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竟如此的冷血和自私,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

这样的男人,本应被众人唾弃,但却被奉上神坛。那个时代,人们崇尚自由恋爱,所以诗人就可以泯灭人性、背叛正义吗?

不。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徐志摩种下的苦果,早晚要亲自品尝。

在苦果来临之前,徐志摩继续向张幼仪施加深深的恶意——他消失了。

张幼仪的肚子日渐隆起,不得已她写信给二哥,二哥告诉他,不要打胎,孩子生下来他愿意养。

有了来自家人的底气,张幼仪决心振作,她继续向七弟求助,与七弟一起去了柏林。二儿子彼得,就是在柏林出生的。

孩子刚出生不久,徐志摩的朋友突然来访,对张幼仪说:“徐志摩不要你了。”

此时,张幼仪的心已凉透,“我是一把‘秋天的扇子’,是个遭人遗弃的妻子。“

徐志摩

张幼仪终于决定放下执念,她不要再做徐志摩的女人了,与其以这样的方式,被一个男人践踏尊严,不如就此放手吧。

她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徐志摩,忍着苦楚,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此人生海海,一别两宽。

张幼仪在一片欢呼中转身离开,她没有落泪,保全了自己最后的体面。她决心振作,“做个拥有自我的人”。

04

与张幼仪分别后不久,徐志摩追随林徽因回国,大肆发表离婚公告,写下著名的“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

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梁启超,他写信斥责“人类恃有同情心,以自贵于万物。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

徐志摩回复“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林徽因

但林徽因却没有把徐志摩当作自己的灵魂伴侣,她选择了门当户对的梁思成。

彼时的张幼仪,由于经济上的拮据,营养跟不上,所以没有母乳。为了省钱,买的牛奶也不太卫生。小儿子彼得因此感染寄生虫,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张幼仪曾想过寻死,毕竟,她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子,孤苦无依地流落在德国,甚至因为害怕流言蜚语,而久久不能回到家乡。

可是她没有自戕,面对命运的不公,她选择坚忍不屈,顽强面对。她揣好破碎的心脏,捏紧拳头,为儿子办完丧事。

二儿子彼得

不久后,张幼仪收到徐父来信,要求她回国,并让她来决定陆小曼与徐志摩是否可以结婚。

“年,我回国时,已经是个比过去坚强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了。”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05

与张幼仪的涅槃重生不同,徐志摩却在坠入深渊。他与陆小曼结合的丑闻,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

张幼仪仍没袖手旁观,她点头同意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二人结婚后,风花雪月的日子悄然不见,真实生活留给他们的,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陆小曼无法改掉大小姐习性,让徐志摩抱着她上50级台阶,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丝毫没有把徐家父母放在眼中。

种种小事日积月累,徐志摩的父母忍无可忍,最终投靠同在上海的张幼仪。张幼仪悉心照顾二老。

陆小曼

与此同时,张幼仪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她仰仗四哥张公权的声望,成了上海女子银行的副总裁。

那个曾经被徐志摩认为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的女人,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帮助银行起死回生。

因为时局动乱,银行的现金,在一夜间只剩一位先生存入的四千元。若他也将钱取走,我们的银行就要关门了。我亲自求他,请他帮我度过难关,他说‘若是你张幼仪求我,我同意’。我们打了借据。此后三年,我一直将这张借据随身携带,以防我遭遇不测,能让别人为他的块负责。”

张幼仪就是这样坚守自己的信用、担负自己的责任的。

后来,她在上海最繁华的路段上,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店”。这家服装店款式新颖、剪裁独特,一时间引领着整个上海滩的穿衣潮流。

后来衍生出的盒子

徐志摩大概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曾被他称作“土包子”的女人,用独特的审美,站在了时尚之巅,甚至连他自己,也成为张幼仪服装店的合伙人。

徐志摩开始经常到“云裳”去看望张幼仪,也会跟她讲一些陆小曼与父母之间的事。张幼仪知道徐志摩经济拮据,入不敷出,总是暗中出钱,帮他解决外债,每当徐志摩问起,她总说:“这是父亲给你的钱。”

“人生真是很奇怪。我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和丈夫离异的原因是他觉得我们不搭调。结果我们离婚以后,相处得反而比以前要好。”

年11月18日,徐志摩来到张幼仪的服装店里,穿上她为他做得崭新衬衣,张幼仪说:“你不要总坐免费飞机吧,不安全。”

徐志摩笑着说没关系,转身间,只留下令人充满遗憾的背影。

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撞上了济南开山,机上三人全部遇难。

“此生已无我,去日已无多。”人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徐志摩遇难时乘坐的飞机

06

陆小曼得知消息后,不相信徐志摩已离她而去,拒绝认尸。

张幼仪带着儿子徐积楷赶到现场,并妥善地安排了徐志摩的后事。她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一如徐志摩母亲去世时,她守在老人身边,为老人穿上寿衣,送老人最后一程。

她就这样,秉持着善良和爱,默默承担起徐家施加于她,而她不该承受的所有。

年,徐申如离世后,陆小曼生活无人照拂,她每月定期放入陆小曼账户三百元,她说:“徐父认为资助陆小曼是徐家的责任,而我也同样确信,完成徐父觉得对的事,是我的责任。”

年,国内局势极为动荡,已经辗转到香港的张幼仪,想要前往美国避难。但美国当时只接收有婚姻关系的华人家庭。

老年张幼仪

在一次牌桌上,大家开玩笑说:“苏医生正好丧妻,你丧夫,不如你俩假结婚,送你到美国生活。”

这段话被正好推门进来的苏记之听到,他回答:“不必作假,真的亦可。”那天开始,苏记之展开对张幼仪的追求。

但张幼仪一直犹豫不决,她不想给徐家和张家带去不耻。她写信给二哥,他回复道:“妹慧人,希自决。”

她又写信给儿子徐积楷,他回复道: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宣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徐积楷与张幼仪为他选的老婆

年,年过半百的张幼仪与苏记之在香港结婚。她收获了幸福的晚年,并与苏记之同到剑桥,故地重游。

回到国内后,她率先出版了徐志摩的诗集《新月集》,其中收录的《再别康桥》写于年。人们都说徐志摩的这首诗是写给林徽因的,为了祭奠他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和爱情。

但我们似乎能从这首诗中窥探出其他深意——“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时张幼仪的服装店叫“云裳”,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

与其说徐志摩在悼念他与林徽因的爱情,不如说他在悼念陆小曼之前所有跟她有牵扯的女人。

如果徐志摩再多活几年,他能接受陆小曼的所作所为吗?他会不会有一刻想要回到张幼仪的身边?

晚年儿孙绕膝的张幼仪

这些答案,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了,唯有张幼仪的品行,被后人所夸赞。

张幼仪说:“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算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说不定我最爱他。”

世人斥责徐志摩是渣男,辜负了张幼仪。

张幼仪却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放下执念后,张幼仪让自己贫瘠的人生,绽放出一朵凌霄开放的坚忍之花。她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所以,她最终获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和尊重。

她说:“我生在变动的时代,所以我又有两副面孔:一副听从旧言论,一副聆听新言论。我有一部分停留在东方,另一部分眺望着西方。我具备女性的内在气质,也拥有男性的气概。”

她像一块海绵,宽厚包容,吸收着东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她是兼蓄并包、懂得扬弃的。

她突破周遭环境的桎梏,升起女性的风帆,在充满巨浪的海上昼夜驰骋。终于,她越过黑暗,看到了黎明。

她善良、负责、坚忍,她用美好的品质,保全了家族和自己的尊严。她从未刻意向后人传达什么,她只是用行动证明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