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繁衍 >> 导演奉俊昊藏在电影雪国列车中的理念,
近期于Netflix的每日Top10排行榜中经常出现的,相信是5月份才推出、改编自《雪国列车》(Snowpiercer)的同名剧集,剧集是奉俊昊的《雪国列车》延伸发展出来的全新故事,可以算是电影版的前传故事。随着《上流寄生虫》的爆红,加上Netflix推出这部剧集,让电影重新成为观众们的讨论热话。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除了被它的剧情吸引着之外,也看到了导演奉俊昊把很多理念藏于电影的背后,若然你喜欢《上流寄生虫》的话,相信也会被《雪国列车车》打动。
《雪国列车》改编自年法国漫画家JacquesLob的同名科幻作品《LeTransperceneige》,不过来到奉俊昊的镜头下,他就加入了很多独特的个人风格,让电影跟原着有着差异。《雪国列车》讲述地球持续暖化,各国商量后决定发射名为CW-7的冷却剂卫星到地球的大气层希望可以改变全球暖化的问题,可是反而让地球气温下降,直接回到冰河时期,让人类几乎灭绝,只有一小部份人类可以登上那部绕着地球运行的永动列车,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车厢的阶级观念却让处于下势的人团结起来反抗。
《雪国列车》是一个包含了不少议题的电影,人性、社会结构和政治等都有包括在内,有趣的是奉俊昊并不会引领观众偏向某一个面向,只是单纯的展示出列车各个阶层的思想,直接让观众看到不同阶层的人的人性,而没有丑化或美化任何一方。
对现代科技的嘲讽
《雪国列车》电影一开篇,直接以简单几句去讲述人类面对全球暖化的情况,当CW-7发射时,不同的报导都指它就是人类的希望,同时赞叹这个发明有多伟大。然而,画面很快就进入另一个景象,直接说到地球踏入冰河时期,而登上列车的是余下的人类。由希望顿时进入灭亡,奉俊昊用这个手法直接讽刺现代的科技,以及人类的傲慢,最终会造成悲剧性的结果。
比《上流寄生虫》更明显的阶级隔阂
比起《上流寄生虫》,奉俊昊想讲述的阶级隔阂于《雪国列车》就更简单易明。列车每一卡车厢都代表着不同阶级、位置、功能和作用,车头位置的是创造这艘犹如诺亚方舟般巨大列车的人Mr.Wilford,也就是代表了国家或社会运作的核心;于列车比较前位置的车厢乘客代表的就是上流社会,生活富足,有着享受生活的权利;列车最后一卡挤满的就是地位最低的穷人,他们是非付费客人,因此只能待在最尾一卡,任由列车的话事人主宰他们的生命,活在高压集权的统治下。
社会的秩序
电影其中一幕是车尾的孩子被征召到车头,因此孩子的家长就起来反抗,期间一只鞋子弄伤了负责召收孩子的工作人员,因此该名掉鞋子的父亲就要受惩罚。工作人员把他的手伸出列车外,让他冻成冰后,再用锤子把他的手打断,可见列车上的人都是活于恐惧之中。因着这件事,由TildaSwinton所饰演的副列车长MissMason到车尾演讲关于列车上的秩序问题,她告诉车尾的乘客他们的命运早已决定于他们当初以甚么方式登上列车,因着他们是免费的乘客,因此就必定要留在车尾,听着从上而下的指令。她这个理论所说明的是,人的出生已经决定了其命运,而不同人的命运也就代表了社会的秩序,只有在有秩序的社会下,世界才可以和谐自然的运行。TildaSwinton所演释出来的MissMason可算是电影其中一个灵魂人物,她每一个细腻和令人讨厌的表情塑造出代表着社会金字塔中高层的极功利主义者。
当权者如何控制缺乏者
随着由ChrisEvans饰演的主角Curtis发起的革命,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卡车厢所代表的是甚么,也告诉观众要控制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是甚么元素。列车讲求的是资源平均分配,例如即使列车可以提供鱼生寿司,但为了维持生态机制的平衡,也不能天天供应。上流社会和低下阶层资源分配不均当然会引起缺乏者的不满,而《雪国列车》也直接告诉大家,要控制缺乏者的不满所用的就是武力、恐惧和教育。
明显地,列车上有权的工作人员一直以来都是透过武力去创造出恐惧,让恐惧制定出一系列的纪律,令列车上的人「安分守己」。然而,主角Curtis所带领的革命团队却希望突破这个惯性,其欲望和想法超出了对当权者的恐惧,希望争取到心目中所追求的事,就是走到车头位置。
他们走到学校那一卡车厢时,教育的力量就尽现观众眼前。虽然情节看起来好像略微夸张,但以这样重复诉说的方式去把集体思想和恐惧因子植入孩子的脑中,其实是很常见的做法。当你以为只有孩子才被当权者进行洗脑教育时,其实列车上的人大部份都已经无形中被植入了恐惧因子,列车上只有由宋康昊饰演的南宫一人深信即使人类离开车厢,也是有生存的机会,就连发动革命的Curtis也只注视在走到车头进行内部改革这点上,并没打算走列车以外的路,这样就能看出思想教育对统治的重要性。
安于现状的一群
Curtis带领着革命团体从最尾一卡车厢一直向前走,经过一连串跟食物有关的车厢后,直接进入了上流社会生活的车厢,这些车厢绝对能满足到上流阶层的人的生活,那里衣、食、住、行也有提供,所有基本生活条件都已经得到满足。有趣的是这群人看到Curtis的团队经过,也只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并不会做出甚么实际的动作,也没有特别的表情。观众看起来感觉特别怪异,但其实他们的不为所动带出了他们不愿为非自己的内的事参一脚,也象征了社会上那些安于现状、对社会运动最无感和缺乏动机的一群。很多时这类人只要能满足到生活的基本要求,即使不是在体制中最优秀的,但求不沦落成最低那一层就已经可以。因此,于车尾被带上前的小提琴家和负责制作蛋白棒给最尾车厢食用的人,只要离开了最恶劣的环境,有着比以前好的生活条件,就已经非常满足,甚至连家人也忘记了。
被设计的革命
观众们一直跟着Curtis由车尾走到车头位置,相信大家看到车长Mr.Wilford时都非常震惊,原来一切都是由他跟Gilliam所设计和安排。革命于列车中只是一个平衡人口的机制,为的是延续列车的运作,每几年就会重复一次,每次会把低下阶层的人口减少74%。当时Mr.Wilford希望Curtis可以继承他成为新一任的车长,全因他是唯一走完整条列车每一卡车厢的人,能彻底明白到列车的运作和其永续的哲学。加上他有着刚上火车「吃掉弱者」的经历,让他成为了善和恶的综合体。
从这里观众可以看到的一点就是,革命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被设计和被安排,失败的革命可以巩固当权者的领导,而即使像Curtis一样革命成功,这位新的继任者也得面对不同的考量,以新的角度看待整架列车,这一切都有机会让新的当权者改变,被迫把最初的理想和革命放下,面对、甚至对现实作出权衡或妥协。
Omelas小镇被困的孩子
本来正在犹豫的Curtis被南宫的女儿Yona透过被带走的小孩Timmy提醒自己的革命初心,他们发现原来从车尾被带走的小孩是要躲进列车的地板内,以手动模式推动整架列车,这一幕也成了电影中另一个震撼点。其实导演安排的这一幕正正是来自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是来自美国科幻作家UrsulaK.LeGuin的短篇作品《TheOnesWhoWalkAwayFromOmelas》,讲述一个美好的小镇Omelas是大家心目中完美又理想的社会,但其实这个小镇某一个阴暗的地下室关着一个没有人照顾的小孩,他被咀咒因此即使镇上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这个小孩的存在,为了眼前的美好也决定无视和剥削他的权利,让他成为美好生活的牺牲品。一直瑟缩在列车下工作的小孩子,正正就是《TheOnesWhoWalkAwayFromOmelas》那个成为牺牲品的孩子,也是列车上的「零件」。
这一幕不但唤起了Curtis的革命初心,也让他牺牲了刚上火车面对「吃掉弱者」经历时,没有勇气切断给大家分享的手,以那只手替Timmy挡着运转中的列车零件,再把他救出来。
列车中的亚当与夏娃
最后Mr.Wilford创建的列车彻底毁掉,不论是象征共同利益的Mr.Wilford,还是个人主义的Curtis都死于雪崩之下,唯一存活的就只有接受了父亲的爱的Yona和Curtis觉醒的爱的Timmy这两个孩子,也就是说明他们是以爱为基础的选择所得出的结果。一男一女的角色让人想起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不同的是在这个新世界,代表男性的亚当不再是给夏娃一根肋骨,反而是要靠着夏娃才有机会存活。
电影最后Yona和Timmy看到的那只北极熊,除了证明南宫说列车外的世界已经能让生物生存这套说法外,也象征了上帝的指示。导演以白色的北极熊来代替诺亚方舟故事中上帝给诺亚提示的那只白鸽,代表了生存的希望、认同和允许。同时间,也打破了Mr.Wilford自诩为上帝,无情的看待列车上人类生命的那套理论,爱和关怀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如上文所言,导演并没有偏颇任何一方,只是把整个阶层和权斗的故事演释出来,结果也是一样。离开旧生活的人类,踏入新世界未必如想像般美好,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但起码能选择真正的重新开始,把自己想要的末来建立出来。然而,北极熊除了代表着生存的希望外,同时也象征着列车外的另一场战争,事关不论是从Yona和Timmy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北极熊的角度出发,他们在彼此眼中都只是食物。
《雪国列车》常见的问题:
看过电影的观众或许心中都有着不少疑问,对导演所安排的情节或人物感到不解,以下是网络上比较多人问的问题和见解,看看能否解开你的疑难:
1.南宫民秀的女儿Yona为何拥有看穿墙的超能力?
电影中可以看到每次南宫打开车厢之间的门前,Yona都能事先知道门后有甚么。其实这并非Yona的超能力,而是她在列车上出生,因此对车厢环境感观都比其他人好,所以可以凭视觉以外的感觉,得知门后的大约状况。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饰演Yona的高我星已经是第二次当宋康昊的女儿,他们第一次合作饰演父女同样是奉俊昊的作品《韩流怪吓》。
2.其中一卡车厢内的「斧头帮」战士剖开鱼肚的原因?
还记得两批人开战前,层于上流社会的「斧头帮」战士利用斧头剖开一条大鱼的肚,其实这一幕想带出的意思有两个,第一层是象征对方(低下阶层)只能像一条死鱼般任他们宰割;另一个意义是,他们能这样浪费一条大鱼,那就证明鱼类这种资源在列车中是非常丰富,只是低下阶层的人永远都享受不到。
这一幕其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列车宣布经过YekaterinaBridge时,也就代表列车已经环绕地球一年的时间,即使「斧头帮」战士正在跟Curtis等人战斗,他们也会停下并高呼「新年快乐」。这一幕暗喻了不论甚么阶层的人,多少都会受到约定俗成的文化影响,眼前即使是你死我活的场面,也要停下来跨年过节。
另外,到最后「斧头帮」战士以黑暗的车厢环境作武器,把Curtis等人杀个片甲不留时,Curtis他们就以最后一根火柴来迎战,从车尾向前运上火把,意思是黑暗当前,必需要大家同心合力才有机会带来一丝的光明和希望。
3.副列车长MissMason手下两位西装保镳的关系?
于「斧头帮」车厢一战时,MissMason的两位西装保镳其中一位被南宫女儿Yona以铁棒插死,另一个不顾一切也要找南宫报仇。眼利的观众可能于一开始MissMason到车尾演讲时,已经可以留意到这两个保镳一直温顺的依偎着对方,暗示了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
4.MissMason投降时拿下假牙的原因?
她说服Curtis等人放过和相信她的时候,突然拿下假牙给大家看,这样代表了她为了生存,连自尊也可以舍弃,也不在意自己的虚伪。
5.Curtis当时如何确定Mr.Wilford所说跟Gilliam联手的话是真的呢?
Curtis之所以能够确定Mr.Wilford所说的都是真话,全因从列车中长大的Edgar跟他说过记忆中有过牛扒的香气,因此推测他小时候曾经跟Gilliam到过车头并品尝过Mr.Wilford所煎的牛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