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寄生虫 >> 寄生虫的繁衍 >> 为什么是寄生虫创纪录,拿下奥斯卡大奖
在刚刚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托德·菲利普斯、昆汀·塔伦蒂诺,甚至奉俊昊本人怕是都没有想到《寄生虫》真的能斩获最佳影片这个最大奖项。
众所周知,奥斯卡本质上还是一个偏重北美电影的电影奖项,数十年来,不论怎么改革,在一些关键奖项上,得奖的都只是好莱坞电影。
而此前的最佳外语片奖,现在的最佳国际电影,是唯一对世界电影敞开怀抱的奖项。
中国导演张艺谋是最接近此奖项的中国导演,此前的《菊豆》、《英雄》是少见的获得过提名的电影。
而对于整个亚洲中日韩三国而言,日本电影是距离奥斯卡最近的,此前已经获得过多次提名,并且有《千与千寻》、《入殓师》等电影斩获奖项。
可对于韩国电影而言,走到这一日,他们用了近20年的时间。
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开始,快20年时间里,韩国电影从描摹学习到逐步领先亚洲,代表亚洲,走向国际。在商业片、艺术片两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电影人和精品电影。如朴赞郁、姜帝圭、金基德等等。
奉俊昊,就是其中之一,这位生于69年的导演,年凭长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出道,之后就迅速依靠《杀人回忆》成为一线导演,创造经典。
其实,奉俊昊绝对算不上一位纯艺术片导演,他的电影兼具作者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是很典型的好莱坞创作手法在其中起作用。
此前的《雪国列车》就是和好莱坞合作的商业片,大场面、特效、乌托邦等等,在一列末世列车上,个人和体制、人与权力等等,快速起化学反应,最终完成他的阶级表达。
年的《母亲》,作为作者性极强的影片被选送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终没有入围。或许那次也给了奉俊昊思考。
以至于到了《寄生虫》,不仅表达不再晦涩,而且技法也很纯熟。在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价值表达上,很符合奥斯卡评委,乃至北美电影圈的主流口味。
众所周知,韩国电影早年以模仿、学习好莱坞电影、日本和香港电影为主。慢慢地,韩国电影开始随着韩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批60后、70后左右的电影人崛起迎来黄金时期。
大量的瞄准韩国阶层、社会、历史、家庭、人性矛盾的电影涌现出来。以至于有那句话:韩国的电影在改变韩国。
引进来洋为韩用,成长后,走出去交流展示。除了三大电影节,韩国电影在奥斯卡征战史上,却并不顺利。甚至比中国还要波折。
进入千禧年之后,年,知名导演李沧东第一次代表韩国进军奥斯卡。
《绿洲》有薛景求、文素丽、薛景求、安内相等实力派的演技加持,又有对人和社会的关照与批判。还有第39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的光环。
但拿到北美,依旧是缺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