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经典反思寄生虫获得四项奥斯卡奖,拷问

发布时间:2023/3/19 0:35:34   

韩国电影《寄生虫》火了,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独领风骚,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分别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国际影片奖。

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感叹:最佳影片怎么能是一部韩国影片呢?奥斯卡居然还把奖项颁给了《寄生虫》?

发出这样的疑问是有原因的,历来最佳影片奖都是颁给英语片。《寄生虫》得了这么多奖,还得了最佳影片这个奖,这确实是打破了先例。

这个片拷问人的灵魂,到底谁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贫富差别过大好吗,真的是理想社会吗?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奥斯卡评委们也没法回答这些问题,好在《寄生虫》导演把这些问题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摆在台面上,敲响了警钟。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影响比较深的国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尝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儒家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叫《大同世界》。给出的答案是这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有些读者朋友可能还没看过,我简单说下情节和那些触目惊心的问题吧。

《寄生虫》是一部笑中有泪的影片,住在地下室出租房里的金基泽一家四个人不简单,每个人都身怀生活绝技,可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连装网络宽带的钱也没有,只能在家中找角度蹭别人家的WIFI信号。

一家人的台词是这样:喂,金基泽。靠,别装睡了,想想办法吧,手机被停话,网络也断线。你有什么打算?

没有工作不好,全家人没有工作怨谁呢?是他们不勤劳没能力吗?

机会来了,还没考上大学的长子基宇到一个富豪朴先生家中,用伪造的文凭去做朴先生女儿多蕙的家庭教师,并成功骗得了朴先生一家人的信任。

这个伪造的文凭是基宇妹妹基婷伪造的,她有美术天赋,在网吧中用PS软件做出来的。后来,基宇又巧妙引荐基婷到富豪朴先生家当美术家教老师,指导朴先生的儿子多颂,一个喜欢画抽象画爱表现不正常的孩子。

基婷看出多颂的真正毛病所在:他故意装成天才,做事很无厘头,假装自已是艺术家,还装得一副受不了正常生活的样子。

基婷略施小计逼走了朴先生的司机,成功让父亲基泽当上了司机。父子三人并没有满足,又合作骗过朴太太挤走了朴先生家的管家,让基泽的妻子忠淑变成管家。

当时基泽感叹说:一个警卫职缺都有个大学毕业生应征的时代,我们却全家都找到工作。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可能有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

趁着朴先生一家外出旅行,基泽他们一家人在朴先生家大吃大喝,都很陶醉。看来,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不会因为贫穷而磨灭啊。

当时忠淑说了经典台词: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超级善良。

这可能是很多生活不如意的人要面对的反思,衣食足,是否知荣辱?

他们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不料情形急转之下,老管家雨夜回归,放出了地下室躲债的丈夫,也发现了基泽一家骗工作的秘密。结果三个家庭陷入了互相残杀的死亡阴影中……

自由竞争的社会,本来是鼓励人发挥自己能力,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向上奋斗的机会的,资本竞争驱动下,有时你有才能也未必活得好。贫富差别加大后,互相的对立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中国儒家发现这种弊端,想打破不平等,尝试构建一个理想社会,使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儒家出发点很正是天下为公,认为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时、幼有所长,社会自然向良性发展。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基泽一家人还是有本事的,各自的工作都干得不错,可是这一切并不是正常上岗的结果,是靠骗得来的。这说明社会劳动分配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穷会怎么样,富又能怎么样?

贫富的巨大差别让他们无法平静,产生的欲望是取代别人获得财富幸福,这就产生了各种心理不平衡问题。

盗窃乱贼自然发生了,外户不可能不闭。朴先家就是锁着门,地下室底层也潜伏着饥饿的穷人。这是社会矛盾问题的微观缩影。

不能勤劳致富,没有解决贫富巨大差别问题,乱象自然发生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种愿望美好,可是因为贫富鸿沟差异,富人甚至会反感穷人身上的气味,引来对立和冲突。

你穷时怎样,你富时又会怎么样?《寄生虫》电影拷问每个人的灵魂!

穿越时光,《大同世界》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眺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85.html
------分隔线----------------------------